他是如何将兴趣与事业完美结合,带领公司走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s://m-mip.39.net/nk/mip_4892467.html

顺商传奇

邱礼佳原文改写

从东北到广东,他跨越的不只是地域上的界限。

他致力于开拓非标设备,带来一场怎样的革命?

发展途中遭逢危机,万合同缘何打了水漂?

为事业,他尽心尽力,怎样在细节中看到未来发展?

他是如何将兴趣与事业完美结合,带领公司走上智造路的呢?

热爱、专注成就事业

在很多人眼里,设计、组装、调试,几乎就是机械制造的全部。而刘晖却在这看似枯燥的过程中,享受着专注带来的乐趣。

刘晖:吃过饭之后,把自己的办公桌打扫一下,然后安安静静的去想一下自己这个项目,设计一个设备,就那种宁静。对我来说真的是很享受的,设备也是有生命的。说实话,这个产品,是按照自己的一个想法一个思路去完成它的,功成之后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马健:明年我们的产能增加的时候,可能还要再增加一台设备。我们现在一个工人看四台机,这个生产效率,现在同行业都认可,都算比较高。这是最实在的,它每天不停地生产。

这一款空调塑封绕线机马达,是刘晖团队七年前的得意之作。至今仍然在不断完善,并且广泛服务在众多知名空调制造商的生产线上。

刘晖:总体来讲,这台设备销售了将近台。单台设备占有率来讲,在国内占80%以上。包括志高、格兰仕,这些大型的空调厂,电机厂。

在轰鸣的生产线上,这些自动化设备的运作,对于厂家来说,是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产值的提高。而对于刘晖来说,则是他将国产设备不断推陈出新的见证。而他对于机械的热爱,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

成长经历萌发兴趣学以致用

刘晖:我自小在机械厂长大,在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就经常看到些车床、铣床,总会拿锤子敲一敲,拿锉锉一锉。可能是自小培养起来的兴趣,家里有一个机械的闹钟,我可以把它拆一遍两遍三遍,拆若干遍。

自小耳濡目染萌发的兴趣,使他读大学时,选择了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跟着地图,东北人刘晖来到与顺德毗邻的中山,找到人生第一份工。成为中山市农机二厂的机械设计师

那也是当时最早一批,尝试研发国产化设备的企业,对新技术充满好奇的刘晖,很快就全身心投入工作。

刘晖:我作为车间的其中一个工程师,我几乎每个星期可以把全拖拉机厂走一遍。因为当时是两千人的拖拉机厂,有三十多亩地,我会整个车间走。一个是来源于兴趣,另外一点就是对未知领域的东西,其实我是有极大的兴趣。我也常说技术也是“无域”的,无域就是没有疆域的。那你各个方面的技术,都要去了解。我记得碰到其他车间的人,可能不认识,照面会聊一下,他以为总厂又来了一个领导呢。

大学生,有文化,爱学习,并且不满足于纸上谈兵。然而他的热情很快受到了冷遇。

刘晖:比较老的师傅,都是55岁或者60岁的老师傅。可能在沟通上语言上有些障碍,他也不愿意把自己所有的经验教给另外的人。机械设备有时候有故障的时候,只有两个人能做维修,他们一般都是在12点以后,后半夜去维修,基本上来讲一般人也是看不到的。

工程师最欠缺动手能力。要让自己的设计能落在实处,最终还是要靠老师傅指点被拒绝的刘晖,一点没觉得没面子,反而更加勤快。

刘晖:我自己想去学习一件事情,我可能要付出一些东西,那我也等到了12点,在修的过程中,他拆了很多散件,也没人帮他,我就帮他。逐渐逐渐和他们接触过程中,他也逐渐逐渐接受了我。也愿意把一些实践技术教给我。后来我自己创业的时候,这些老师傅们都到工厂来看我。

“想开上车”的质朴愿望,踏上创业之路

有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做基石,刘晖很快就能独立运作项目,并且得到单位的重视,然而这时,他却决定自己创业。

刘晖:比较实实在在的一句话就是说,我说我在工厂里在这公司做,可能两年开不上小车,那我出去后两年,我有可能开上小车,也许那时的梦想就是,能开上小车就是我的梦想。

年,刘晖和朋友一起注册了公司,将目标盯在“非标设备”上。

刘晖:其实非标设备就是非标准的。换句话说就是“量身定制”。尤其近几年国家提倡产业转型,每间工厂都要持续地改善工作环境。省人、省力、进行智能制造。我们就持续为他们服务。

然而虽然前景看好,但是由于资金的限制,刘晖把厂房搬到容桂华口工业区,事事都得靠自己。

刘晖:里里外外就自己一个工程师。自己要画完图纸,参与加工,参与组装调试,同时一台设备,它的控制部分还包括电气。当时对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自己真是一窍不通。后来就自己买回来这个原器件,然后自己看着书,一点点完成了。第一台PLC编程工作,也就是完成了整个设备的控制工作。将近4年的时间,三合自动化公司机械的设计和电气的设计甚至是编程都是我自己来操作的。

在这实打实的磨练中,刘晖也培养出了一批可以独立运作项目的优秀工程师。至今他的公司里都没有业务员,工程师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并且能敏锐地把握市场需求。年,空调绕线器马达应运而生。

刘晖:当时国内企业是引进日本企业的设备和工艺。那个时侯,它所用的元器件,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而这时候数控系统加上伺服电机,对于位置、速度,协调动作起来是非常准确和快捷的。当时我就想把这种数控系统引进到绕线机上来,我们也算是首家。当时日本这台设备要70多万,它只是一个头的。到现在为止,我们每个头计算也就是4万元左右。

马健:年我们通过采购以后觉得效果很好,就不断增加订购量,作为我们自己的民族企业,在整个技术提升上,我们觉得它不比国外设备差。

刘晖:很自豪的说,我们基本上给几大家电厂,每年将近节省人左右。

退掉万大单,源于对自己产品的自信

绕线器马达大大节省了厂家的成本。订单也纷至沓来,刘晖的企业逐渐确立了在马达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然而却也因此差点损失近万。

靠着不懈努力,十几年间,刘晖的厂房几经搬迁。从最初的方扩大到方。员工从不到20人增加到人。

刘晖:我是一个比较踏实稳健的人。需要多大的生产,就购买多大的厂房。这个(厂房)是在06年购买的,接下来我们又准备在天富来购买方的厂房,这个企业一直都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下来。

正是这种踏实,稳扎稳打的态度,让刘晖在企业的迅速发展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刘晖:年开始到年,是我们空调厂大幅度扩张的时间。其中一间电机厂组织了一帮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就成立了一间电机厂。当时给我订了一张将近万的订单。货全部在现场,就准备装车了。因为装车之前一定要有20%的发货款,但是客户没有按照合同去执行,坚持先发货,后按合同规定付款。那我们就取消了这个订单,然后把预付金退给了客户,将近万的成本。这时候对我们影响是很大的,是很纠结的。这么大一张单,对当时的企业来讲,将近三个月的产值。然而不久,那间电机厂,因为资金周转问题濒临倒闭,不少人甚至刘晖自己都感到庆幸不已。然而他自己更清楚敢于退掉大单,在于对自己产品的自信,货是供不应求的。而且我们的确是在技术方面能迅速地把客户需求变成产品。

为了让产品达到高标准,刘晖的工厂还自己生产非标产品的零配件。这在同行中是非常少见的。

刘晖:我很自豪地说,我们是两条腿走路。我们自己加工、设计、组装,我当时最感触的一件事情是,一个四五个人的加工部,我们在外面等着零件,但是他说他还有别人的要加工。“有台床,你自己去加工吧。”这时候对我触动很大,我感觉这是我未来发展的一个瓶颈,它会受品质和货期的严重约束,有70%以上的厂家没有自己的零配件制造。

扎根顺德,关心员工,留住人才

顺德本土文化

身处高精密的行业培养了他细致的思考习惯,也正是种种在细节上的坚持,让他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即便企业早已步入正轨,刘晖依然保留着夜里加班研究设备的习惯,他总是说:“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去沉淀。从97年毕业至今我过年都没回过家,一个是回家怕花钱。另外一点就是说,空调业过年的时候是他们最旺的时候。

刘晖:我也不能离开。你回家10天的话,客户的很多售后服务,很多问题要处理,你处理不了,也是耽误客户的时间。其实也想父母,也挺亏欠父母的。我父母对我的付出是非常大的。我记得我母亲攒钱的时候,为了供我上大学,我看她是一分一分攒的,把很多零钱都夹在书里。我一直能回想起来那个场景。

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在将父母接到顺德的同时,刘晖也常常告诉员工,不要将自己当做顺德的过客。为此,每年有两位员工可以享受到公司支付购房首付款的福利。每次,他都亲自陪着去挑选,给意见。

刘晖:那边是干嘛的?

公司员工:商铺。刘总也费心,陪着我们来看了很多次。这次也终于定下来了。

刘晖:这个花园,房间,户型,还是非常不错的。你是7楼,9楼又是咱们同事,以后三合发展了。咱们干脆整栋买下来,那就更好了。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工厂在这方面也是很重视的。

刘晖:我也希望工程师把家庭料理好,然后再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坚持,持续地做一件事情,成功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人生像运动会

要拼尽全力燃烧

Wowoh

Anytime

梦想在你身边

一路挺你

信任未曾改变

Everytime

当我们再相见

让我看到灿烂的笑脸

Wowoh

Anytime

梦想在你身边

一路挺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