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罕见南昌挖出古城砖藏有大秘密,一波

王家怀挂号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605/e4vjjsc.html

南昌古城已经荡然无存90余年

南昌藏家所藏的

南昌铭文古城砖自唐以来

基本没有缺失

其丰富度

连名古都南京、西安也不可比拟

有砖无墙是南昌的尴尬

南昌城砖研究者宋世钞研究南昌古城多年,城墙砖是解码的一个重要通道。早在年6月,江南都市报刊载的《榕门路改造挖出南昌“老城根”》报道时,宋世钞决定从南昌城砖入手,挖掘出自汉以来,每个朝代的南昌古城。宋世钞告诉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南昌老城根在顺化门曾有残存,不过年建万岁馆被拆了。民国记者万人俊在上世纪90年代说,城墙遗迹已经销踪灭迹不得寻了。进入新世纪,更是无迹可寻。对应老城墙的环城路也给改造了三五回,想找完整年代的老城砖也不是容易事了。我年夏天找到的最后一个老城根,是在上塘塍上(水关桥段)一幢民宅里。”

宋世钞找的最后的老城根残高约一米,砌法迥异。城根上是民国时用小青砖砌成墙建成了房子,墙的外面,就是船山路小学的操场。因为从船山路到孺子路有一个半米的下坡,从孺子路到水关桥又是一个半米的下坡,于是便造就了城墙根的高度遗存。遗憾的是,在城市大改造的时候,这段老城根于年拆除。“全国绝大部分城市都存有古城墙遗址,哪怕就只有一个墙根,但南昌现在没有,一丁点都没有。”宋世钞深感惋惜。

南昌城砖文字丰富度全国少见

宋世钞通过在古玩街“淘宝”、广泛收集拓片等方式,收藏的南昌古城砖从唐到清,多姿多彩。在他的储藏室里,摆放着一些砖块,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砖面还依稀可辨铭文,就算外行人,也能从表面的质感看出,这些砖大有来头。

为何断定淘来的这些砖就是城砖,而非住宅用砖?多年潜心研究、深谙城砖之沿革的宋世钞给出了三大依据:首先是砖块的出土位置,据他考证,这些砖被发现的地方就在南昌古城墙附近;其次,这些砖块的尺寸、质地明显不同于住宅砖,也明显好于住宅砖,“南昌旧时的住宅砖普遍较薄较小且质地疏松粗糙,而城砖厚大质地精致厚实”;最后一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砖上模印的文字,据他了解,南昌目前还尚未发现印有铭文的古住宅砖。

由于拆除较早,南昌铭文古城砖名气远不如南京、西安等城市,但宋世钞语带自豪:从南昌城砖文字丰富度来看,却是其他城市不能比的。南昌城砖文字具有年号多、地域多、官职多、军队番号多等特点,发现的最早印有铭文的城砖源于唐代,最晚是清代,虽然其他城市城砖也有文字,但行文比较简单,款式也不及南昌城砖。

从汉土筑墙到墓砖砌墙

《史记·灌婴传》记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年),御史大夫灌婴筑城。由此,南昌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城墙。既然南昌西汉时期就筑有城池,缘何藏家只有自唐以来的南昌铭文老城砖,那么唐之前的老城砖或者是铭文老城砖为什么都齐刷刷化为了尘埃?

宋世钞研究认为,受限于经济水平、制造工艺等因素,汉时城墙材质多为土夹石块瓦砾,因此没有城砖一说。土墙也一直延续到唐代,这时南昌才开始用砖块修城筑城。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出现了城砖,但唐代乃至后来,当时城墙的内部仍是土质材料,只不过在土墙外围砌了一层砖,行话叫做“包砖”。这就是为什么藏家没有唐以前的城砖原因。

唐代的城砖质地普遍较软,尺寸见营造法式官砖条(大概是40cm×20cm×8cm),也有个别含铁多的比较坚硬。一个例外情况是,晚唐时期,镇南军节度使南平王钟传挖墓取砖修葺南昌城墙,其中还有一个典故。据《录异记》记载,钟传初入洪州,需要修城,军吏便四处掘墓取砖。完工后,钟传梦见一个身着古服的人,对他说:将军怎可暴我居处,令我不安?赶快替我修好!钟传醒来后,便向军吏及宾客询问,但都弄不清这是谁。后来还是一位老人告诉他说,城东南角有孔子弟子澹台灭明的墓,相传甚灵,可能是军士掘墓取砖,有所触犯。钟传立即派人去查看,果然如此。便命军士重新将墓修好,并在上面建造一座亭子,以表明这是古迹。

根据宋世钞的研究,宋代南昌城砖质地和唐代相差不大,明初南昌城砖,实际上就是江西南昌上游诸府县给南京烧的城砖,质地最好,尺寸也最大,一般来说南昌周边县烧的城砖质地优于吉安赣州等属县烧的城砖,袁州府(宜春、分宜、萍乡、万载四县)的瓷土城砖最好,古玩行话称为“玉砖”,吉安永新县也出瓷土砖,质地不如袁州府。明中后期的南昌城砖尽管质地不错,但不如明初给南京烧的城砖。越往后城砖质地越差,尺寸越小,清代城砖普遍含沙,一蹭就掉屑。

此外,由于经济水平、土质的地域差别和窑业水平的不同,同时期的城砖,也存在质地上的差别。

明代烧砖实行“实名责任制”

明代精美城砖的背后,其实蕴藏了令人惊叹的工匠精神。

同样对南昌城砖有着深入研究的刘洋,也收藏了一部分南昌古城砖。据他介绍,在唐宋时期,江西仅南昌、新建、丰城三县烧制城砖,当时丰城经济和技术发达,加之土质良好,所以烧制的城砖也在三城中脱颖而出。明代开始,南昌城砖的“供应商”扩散到江西各地。“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定都南京时,需要修筑城墙,于是命全国个县为其烧制城砖,其中江西就有55个县,占了近一半。”刘洋说,这也从侧面说明当时江西的整体经济水平和烧制技术比较突出。

但多地烧砖也必然会带来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为了严格制度,明代城砖文字除了记载府县和年份,还开始出现具体烧制人的名字,甚至由于字数太多,城砖两侧都用了文字记载。这样的话,一旦城砖出现质量问题,烧制人将被问责。这种“实名责任制”在明代洪武时期推行里甲制(明代基层组织形式)后形成了固定模式。

另一方面,多地烧砖也丰富了南昌城砖品种的多样性,其中唐末城砖被宋世钞认为是特色中的特色。“一个是年代早,其他城市可能有,但没有这方面的明确文字记载,而南昌城砖上的铭文就是最好的证明,除了‘大唐庚子岁’,唐代南昌城砖还有辛亥、庚戌和己酉3个年号版本;其次是烧制机构写得很明确。”宋世钞说。

江南君说

南昌不愧是历史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希望能加大保护力度。将这些带有南昌符号的文化传承下来。同意的点

来源: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李伟、任德志

编辑:陈阳

小编工资已与此赞挂钩,一赞五分钱,求!打!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