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PC硬件的朋友有言,Intel近几年有点儿水逆了。
先是近几代酷睿处理器的架构都是小幅改良,运算效能提升不大,被人冠以“牙膏厂”的外号,而10nm量产还要等待一段时间;AMD则凭借桌面端的Ryzen处理器叫好又叫座,虽然服务器领域的EPYC处理器一时间还没对Xeon造成严重威胁,但若Intel再不搞些大手笔,怕也得担心进一步的失守。
外界似已产生不少质疑。一向以架构和工艺扬名立万的Intel,似乎在自己最拿手的领域有些hold不住,又被其他领域占据许多精力。这些貌似有些毫无章法的动作,让一众玩家纷纷怀疑,Intel到底还能拿出什么来稳固在半导体产业的领导力?若真舍弃了架构和工艺上的优势,Intel还能剩下什么?
“Intel是一家数据公司。”
在上个月的架构日活动和刚刚过去的CES展会上,Intel的全新技术战略和产品展示似乎给出了答案。
六大支柱的由来
无论是刚刚过去的CES大展,还是上个月的架构日活动,Intel一直在着重介绍其聚焦于六个工程领域的全新技术战略,即:
制程——拥有领先的制程技术,仍是建构领先的产品之关键。先进的封装解决方案在三维空间中扩展晶体管密度,将带来指数级提升计算密度的能力。架构——通过先进的封装和系统集成技术,把多样化的标量(scalar)、矢量(vector)、矩阵(matrix)和空间(spatial)计算架构组合部署到CPU、GPU、加速器和FPGA芯片中,并通过可扩展的软件堆栈释放强大的能力。内存——大容量、高速度的存储对于下一代计算工作负载至关重要。通过将闪存和傲腾技术相结合,可填补内存层级中的空白,从而在更靠近硅芯片的地方提供带宽。超微互连——通信技术大到面向5G基础设施的无线连接,小到芯片级封装和裸片互连。只有提供全面的领先互连产品,才能实现大规模的异构计算格局。安全——随着安全威胁的不断涌现,Intel可提供安全技术,帮助实现端到端的全面提升,并让安全性成为关键的差异化因素。软件——对于开发者来说,拥有一套利用好英特尔芯片的通用工具集,对于获得性能的指数级扩展至关重要。
对于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