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题:来!一起走近不可思议的远古生物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温竞华
两层楼高的恐龙化石标本,矗立在展厅中央,仿佛带着亿万年前的气息。
北京,西直门外,中国古动物馆。那些不可思议的远古生物,在这里一一被“唤醒”,向世人呈现神奇的进化之旅。
从古鱼类开始,经历两栖类的世界,穿越曾经兴盛的恐龙王国,再到哺乳动物遍布这颗星球,直至古猿进化为智人——形形色色的化石轮流登场,勾勒出脊椎动物起源和演化的脉络。
“我们研究所大约有40多万件标本,博物馆内展出的标本有1千多件。”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介绍,想要把深奥的知识通俗易懂讲出来,需要做出取舍,最后选出的标本都很有故事和意义。
一座博物馆,是一部实物化的历史。
中国古动物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著名古生物专业博物馆,集中展出我国几代科学家近1个世纪以来调查采集到的各门类脊椎动物化石。
对人类至关重要的脊椎骨,竟然是从一条拇指大小的鱼的身上演化而来?在古鱼类展区,带盔披甲的无颌类、原始的盾皮鱼类、软骨鱼、硬骨鱼……各个演化阶段的鱼化石默默讲述着数亿年前的生命变迁。
地壳变动,沧海桑田,部分鱼类由水登陆,成为两栖动物。可由于两栖动物软骨较多,且多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死亡后尸体很快腐烂,很难保存为完整化石——两栖动物展区里陈列的标本,可都是化石中的珍品。
在古爬行动物展区,除了各色各样的恐龙化石标本,还有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淡水龟化石——南雄龟,被称为中生代海怪的海生爬行动物,以及哺乳动物的祖先——似哺乳爬行动物等等。
古鸟类展区中展出了各地质时期的鸟类化石,包括世界上已知最早有喙的鸟之一、也是世界上除始祖鸟以外最著名的化石鸟类——孔子鸟,以及世界最原始的鸟类热河鸟等诸多著名化石。
在古哺乳动物展厅,观众可以追寻,这个如今在地球上种类繁多的大家族,最初曾是怎样地微不足道。
人类演化的历史更是让人着迷。人亚族动物出现后,陆续演化出很多种类,如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等,但距今20多万年前出现的智人——也就是现代人类的物种,战胜了其他古人类,成为唯一存活下来的代表。
从被称作“活化石”的拉蒂迈鱼标本,到被誉为“中国第一龙”的许氏禄丰龙,再到写入我国小学课本的黄河象骨架,一件件珍贵的馆藏文物,见证了地球生命的演变。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科学家对远古时代的探索,中国古动物馆不仅通过精心策展把观众“引进来”,也不断创新思路让展品“走出去”。
在他们的协助下,中学校园里有了学生自己的化石陈列博物馆——国内首家学生挖掘化石主题展示的化石博物馆在北京市第十中学成立。
北京市第十中学副校长宋振中介绍,校内开设了修复化石、古生物复原绘画、古生物复原雕塑等实践课程,成立学生化石修复中心,探索研发了“生命脚印”系列实践活动课程,极大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近期,北京市第十中学还计划将中国古动物馆的青藏高原古生物科考成果展带进校园,让更多青少年走进雪山下的远古世界,领略高原壮丽恢宏的历史之美。
中国古动物馆的儿童百科绘本,是该馆建馆以来写给孩子们的第一套少儿科普绘本,已经出版2册——《探秘古鱼王国》与《追寻中国恐龙》。
中国古动物馆副馆长张平介绍,绘本将中国独有的史前动物按照从鱼到人的演化顺序编排、梳理,带领小读者见证38亿年的生命历史,帮助孩子构建涵盖生物、地理、历史的全面知识体系。
“通过做古生物科普,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让更多孩子了解科学是什么,这也将成为学科和博物馆发展的内在创新驱动力。”张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