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情满四合院民俗展中浪漫谈活动在首都博物馆举行。新华社记者罗鑫摄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记者强力静罗鑫)初秋夜晚,微风习习。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日晷下,精美的月球灯前,身着汉服的“牛郎”“织女”从“鹊桥”两端缓缓走向对方、最终相会,摄影师为他们定格下浓情蜜意的瞬间。
“今天是我和男朋友度过的第一个‘七夕’,这样过‘七夕’特别有仪式感。”38岁的汪婕说。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在中国,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节也被人们称为“中国情人节”。
北京地区博物馆在今年七夕节期间推出50余项文化活动,其中近20项活动将在“云端”开展,还有8家博物馆将延时开放或举办夜场文化活动。北京民俗文化专家刘康达表示,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重视七夕晚上的活动。在疫情之后,博物馆设“夜场”活动彰显社会复苏活力。
中华世纪坛七夕夜场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罗鑫摄
今年七夕,中华世纪坛在当晚为情侣开启夜间专场,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活动围绕传统文化打造多个沉浸式场景,串联七夕佳节的传统习俗,重新演绎多个经典爱情场景。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策划部工作人员刘妍言说,通过丰富多彩的七夕活动,让参与者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现场还吸引多位外国友人前来参与。来自坦桑尼亚的皮莉说:“我来中国5年了,第一次参加‘七夕’活动,没想到‘七夕’有这么丰富的内涵,牛郎织女的故事很美好。”皮莉同时表示,这是疫情后第一次参加这么多人参与的场合。在“穿针乞巧”中大展身手,在表白墙上留下爱的印记,在聆听中国古典情歌中感受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这样的七夕节过得特别有意义。
在北京天文馆,“仰望星空”活动吸引不少情侣参加,他们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操作专业望远镜观测月球等天体,探索星空的奥秘,体会古人“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情怀。
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李阳表示,北京在开放博物馆“夜场”活动的同时,也做好相关疫情防控措施,确保过上一个安全健康的节日。提前预约、扫健康码、测体温后才能进入场馆参观和参加活动。
中华世纪坛七夕夜场活动现场。受访者提供
北京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部主任赵洪涛介绍,从8月20日起,北京自然博物馆就开启了夜间参观预约系统。在当下疫情防控要求下,自然博物馆夜场每晚的入馆人数为人,开放的区域为一层和二层的展厅。目前,4D影院、恐龙公园、地下的水族馆等仍暂停对公众开放。
首都博物馆在七夕当日提供名观众预约名额。首都博物馆宣教部工作人员陈雨蕉说,几天前活动名额就全部预约满。“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每个展厅配有一个讲解员,让参与者们分批次进行错峰参观。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主任燕海鸣说,近年来,中国传统节日在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文化展览和活动中得到“复兴”,大家走进历史的记忆深处,挖掘传统文化宝藏,赋予传统节日以新的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