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钟的故乡,流传于世、难以尽数的古铜钟作为中国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老、优美、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对研究中国的断代史、礼乐制度、思想史、音乐史等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并且由于荟萃了我国古代工艺技术之精华,代表了当时的铸造、声学、乐律学、力学等高超技术水平,更是研究我国传统科技的宝贵实物。
现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景云铜钟”被称为“天下第一名钟”,也是世界名钟之一,铸于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故称“景云铜钟”,至今已有近年的历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对“景云铜钟”进行录音,每年除夕之夜作为辞旧迎新的“新年钟声”进行播放,并一直沿用。
钟高2.47米,腹围4.86米,口径1.65米,重约6吨。钟形上锐下侈,口为六角弧形。它是由25块铜锡合金铸成,而今铜铸弥合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钟身分上中下三段,每段分三格,除下段中格为铭文外,其余均饰八棱花瓣为界,以四线达于四角的几何纹相间隔,饰有龙、风、狮、牛、鹤等不同的动物和飞天形象,四角各有4朵祥云,显得生动别致。三段中32枚钟乳像颗颗璀璨晶亮的星星,均匀地布于钟身各处,既装饰了钟表面,又起到了调节音韵的作用。
下段中格的铭文共18行、字,每行17字,空格14字,字体为稍参篆隶的楷书。此铭文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内容是宣扬道教教义,阐述景龙观的来历、钟的制作经过以及对钟的赞扬,是李旦传世极少的珍贵书迹,故此铭文为研究书法史者所珍视。
唐景云二年,唐睿宗李旦巡游周至,夜宿行宫,梦见霞光满天,祥云缭绕,以为吉兆,遂下令铸钟以志。钟起初是被悬挂在刚落成不久的唐景龙观(唐长安城崇仁坊西南隅,今西安下马陵一带)“行三重楼以凭观”的钟楼上的,因此,称这口钟为“景云铜钟”,亦称“景龙观钟”。明洪武十七年在唐长安钟楼旧址上建了一座钟楼,以保存这口富有神话色彩的“景云铜钟”,作为报时用。据说每天撞击报时的时候,全城都能听到清亮悦耳的犹如凤凰鸣叫的钟声。新中国成立后,于年移入陕西省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前身)。
古代铸造的钟,除了雕铸一些图案,还有文字,或吉祥用语,或纪时记事。因此,古铜钟不仅在文字发展史上,更在古代社会、政治、思想、文学、经济等各方面的研究一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史料,同时体现出了我国古人的高超技术。
景云钟为存世唯一由皇帝撰文书写、监工铸造的青铜大钟。铸工技巧娴熟,雕工精细,纹饰精美,线条流畅,钟声清晰宏亮,音质优美,显示了唐代高超的冶铸技术。年,景云铜钟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图片来源西安碑林博物馆)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