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俗艺术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五百年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前言

糖与水融合形成金黄的糖浆,勺子的移动之间案板上形成各式各样的图案,一幅观之若花,食之有味的糖画就这样诞生了,外形美观精巧、晶莹剔透,吃起来酥香可口。

糖画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根据文献记载,糖画起源于明朝四川,之后传播到各地,清初达到鼎盛时期,糖画的发展不仅源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而且还有广大人民的智慧,梅雨还潮几屈膝,香风送暖的全肤。纸糊阁老寻常事,糖丞来年亦纸糊。这句诗就描绘了糖画在民间的盛行,如今已经流传了几百年,熟能生巧中将手艺人们的艺术创造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走进糖画的世界,认识这门神奇艺术

中国糖画是民间糖塑的一种,糖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糖制作成的画。起源于四川省成都地区,《本草纲目》记载,其以白砂糖煎化,模印成人物狮象之形者为飨糖。说明其原材料虽然简单,但是制成的图案却是形态多样,造型精妙。可食用和观赏性是糖画的两个显著特点,它是我国历史悠久神奇的民间艺术。看着简单但是操作起来极其考验手上的手艺,必须经过学习和不断地操作才能熟练掌握这门技术。糖画一是要熬糖浆,二是要作画。要画出好看的糖画,最难掌握的就是糖性,把握糖的比例、锅的火候,勺子轻轻搅拌,糖浆沸腾开始冒出晶莹的气泡,糖浆变得金黄时停火,熬好后短暂构思后在糖凝固前迅速将糖液挥洒在案板上,糖画凝固好之后再用竹签把作品提起来,这才算是完成了整个过程,所以糖画的制作虽然快但极其考验制作者的功力。

二、从民俗艺术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文献记载,糖画起源于四川,从明代兴起,那时叫做飨糖,到如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期间吸收了皮影、剪纸艺术的表现技法,在民俗文化传播和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糖画从出现在街头巷尾的民俗艺术到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期间经历的是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1、糖画的起源要从糖说起

甜味从古至今就是人们一直喜爱并追求的,而真正开始制糖是从唐朝开始的,唐太派人去印度交流制糖方法,经过钻研学会了如何加工糖,唐代以后人们研究糖的脱色工艺,并提升技术使其量产,至明代利用黄泥脱色的方法产生了,于是雪白晶莹的精制蔗糖得以面世,中国成为了产糖大国,并将这份技术传递给世界各国,宋元明清市井繁荣,让民间艺术得以发展,也为糖画诞生提供了条件。

2、糖画以独特的身姿走进民间

据史料记载,汉代朝廷宴会上已经出现以糖作啫U形,号曰啫糖的制品。宋朝时期,吴自牧《梦粱录》中有记载:小儿戏耍家事儿,如戏剧糖果之类:行娇惜、宜娘子、秋千稠糖、葫芦、火斋郎果子、吹糖麻婆子孩儿等。明代,人们为祭奠神用糖浇筑成各种形象,被称为糖丞相,这就是糖画的前身。清宣统元年傅崇矩著的《成都通览》一书中,出现了正式记录糖画的史料。糖画逐渐走进了民间,手艺人将糖丞相改良为富有吉祥寓意的各种图案,在街上看到挑着担子的大爷把炉子、铜锅、石板、勺子、铲子摆出来,孩童们就会蜂拥而至,转转盘,转到什么图案就画什么图案,如今,不仅是孩子们喜欢,大人们也对这门手艺有着浓厚的兴趣。

3、不断发展的糖画不会流于形式

此外,糖画的形式也在不断发展,糖人让糖画从二维变成了三维,作为糖画的衍生物,吹糖人也极具名气,尤其是在北京和天津,糖人结合了民间文化,继续延续着民间艺术的生命力。如今,立体糖画的出现更是拓宽了手艺人们的视野,也着实带给我们更丰富的视觉享受,立体糖画更加逼真生动,栩栩如生。还从小型糖画发展到制作大型糖画作品上,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三、糖画得以不断发展和世代传承的原因

1、物质条件丰富,材料种类繁多

明朝和清朝初期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民众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富足,有了一定物质基础有条件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在四川,人们的生活较为安逸,因此对糖画这种物美价廉的新鲜事物情有独钟,糖画也因此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此外制作糖画所需的材料——糖在中国也非常充足,西周《诗经·大雅》中就有记载:周原溃靡,堇荼如饴,西周时期有了饴糖,随着社会发展,蔗糖的制作工艺也不断完善,成为了常见之物。加上交通不断发达,普通百姓也用得起蔗糖。

2、广泛的消费群体为糖画的传承注入活力

中国人口众多,对甜味的需求和喜爱让糖画拥有一大批追随者,颇受群众欢迎,由于糖画的观赏性和可食用性,以及形象生动的造型和色彩,更是使糖画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在物质条件发达的朝代得以盛行和传承,这离不开广大的消费群体。此外,人们为了祭祀,把糖画当作贡品,求神祈福。后来人们将它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如今的糖画形式。

3、亦糖亦画,独具艺术魅力

糖画所展现的艺术价值在于其反映了古时人们的思想、古时的生活场景等等,它作为民间文化传承的载体,经过长时间发展演变,借鉴各种造型手法和技艺,融合各种民间艺术的创作思路和技巧,比如剪纸、雕刻、皮影、书法等,把神话人物、民俗场景、飞鸟走兽、戏剧角色等富有吉祥意味的图案展现出来,为人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亮丽的色彩,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糖画之所以能够传承下去正是源自它独特的艺术魅力,糖浆的香气、绘画的熟练、图案的精妙,仿佛这一切都赋予了它生命力,与那些高端的艺术品不同,金黄晶莹的汤汁在石板上流动,线条流畅、挥洒自如,它始终给人一种亲切感,它就是如此的接地气,带给人触手可及的美好。它蕴含着形态万千的中国元素,生动展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这就是它独特的魅力。

4、糖画是民俗文化继承的载体

糖画的发展是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缩影,是先辈们留下的中华民族的瑰宝,虽然在发展道路上遇到重重阻碍,但依旧传承至今,它展现出不同时期的民间艺术形象和各种场景,可以从糖画的身上看到其他艺术的身影和创作手法,糖画所运用的题材大多也是各个时期的人物、场景、图案等,通过这些题材的表达,可以感受到各时期创作者们的内心,感受到他们的无穷想象力和智慧。虽然许多人对糖画这门民间艺术怀有偏见,但它却蕴含了最朴实的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先辈们对美和甜蜜的向往,正是这种蕴含着浓郁情感的画作,又怎么能让人不爱。在物质文化丰富的今天,民俗艺术也应占有一席之地,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糖画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收入传统美术里,糖画艺人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

总结

糖画是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依赖社会历史背景中由广大人民群众积累而成的,它是在历史因素、地理环境因素、社会人文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糖画的出现离不开物质条件的支持,它是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的衍生物,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糖画这种民间艺术展现出来,其具有的独特魅力使得人们为之坚持、探索、传承。如今糖画依旧在发展,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优化糖画制作工艺、规范制作手法、选择更多的创作题材等等,可见人们对糖画这种民俗艺术依旧在坚守。

参考文献:

1、《本草纲目》

2、《后汉书》

3、《梦粱录》

4、《成都通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