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晚报记者张媛/文谢慧/图
夏日的清晨,三门镇上节街社区老街,天刚蒙蒙亮,今年58岁的彭光强小心翼翼地将已有百年历史的折叠窗打开,木板嘎吱嘎吱地作响。
▲彭光强的“码头口钟表修理行”坚守在老街上。
“刘婶,早啊,就去买菜啦!”
“早啊,强子,这条街没多少人了,你的钟表修理店还打算一直开?”
“嗯,总有一些人会来吧!”
彭光强口中的“总有一些人”,是来老街采风的外地人,是偶尔在抽屉找到的、停了几十年的老手表的主人、是街坊邻居孩子不小心被摔坏的电子手表……
自打彭光强记事起,他就在这条街上生活。虽然身患小儿麻痹症,但他17岁的时候,就拿到了“机械钟表维修师营业执照”,开了这家钟表维修店,每天“坐镇”修理台,时光在他的指尖滴答流淌过,一晃便过了半生。
▲彭光强的修表工具。
“繁华的时候,这条不到米的街上,有4家钟表维修店。而现在整条街做生意的人,也就四五家。”彭光强说,虽然他留不住时间,但他能守护那几根走动的指针。
▲彭光强专注地修着手表。
▲手表的零部件都很细小,维修时需要全神贯注。
靠着这手艺,彭光强供儿子读了大学。“他毕业后也干维修,修的是坦克、装甲车,比我强多了。”彭光强大笑,笑得厚厚眼镜片下的右眼袋都快将眼睛遮住。
彭光强解释说,他习惯用右眼皮卡住钟表修理放大镜,久而久之,这边的眼袋又黑又鼓。
▲长年修表对眼睛造成了损坏,他看手机需要借助放大镜。
现在生意大不如从前,彭光强就在钟表店里卖起了香烟,有时去菜地上种点菜,有时帮当环卫工的妻子推推垃圾车,“现在孩子长大了,生活还过得去,很多人都叫我坚守。”
▲如今,来找彭光强修表的都是些老客户。
彭光强推推眼镜,看着空旷的老街,长叹一声,“都没有人愿意来继承这手艺,我能坚守多久呢?”
▲修表的业务少了,彭光强经常帮妻子清扫街道。
本文来源:株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