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还记得当年那部意外走红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群人,身怀绝技,在红砖青瓦之间,用手艺,心血和时间,跨越古今,修复文物,对话古人。
它带领我们走进古老的故宫,让我们见识到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复活”技术,也展现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以及为我国文物保护付出的努力与贡献……
时隔6年,再次二刷的时候,依然觉得意犹未尽,每一次观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都会给人带来新的认知和感悟,也让我们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正是我们被惯性和无明推得快速甚至踉跄的脚步突然让我们意识到,认真地慢下来是如此可贵。
“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你看,我们从过去最早的时候说,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块破石头,它有什么德性啊?但是中国人就能从上面看出德性来。所以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个椅子。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跟你说,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这样的物自然就承载了人的意识,承载了人的审美,承载人的认识。“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他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上面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了里头。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要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让它传播文化。不是说文物就是为了保留一个物品在哪儿,那没有什么价值!—— 曲峰《我在故宫修文物》
在古城西安,也有这样一群为保护文物古迹或百姓家具默默奉献的人群,虽然,他们比不上在故宫修文物的专家们,但是,与他们一样秉承“匠心精神”,慎重、沉静、耐得住寂寞、甘得了枯燥,这是对坚守的传承,认真、专一、择一事而钟一生。他们就是“木石皮匠”。
有些古建伫立街心,对于当地人来说它是“家”的坐标,是游子对“家”的想念,是离开家乡总会想念的地方,更是老来值得回味的深刻记忆。而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避免不了岁月的风雨侵蚀,我们必须通过修缮来保护传承,为家乡的文化遗产保护尽一份力。
古建修缮,包括古建筑外墙翻新,房檐屋顶修缮,木作斗拱修复,瓦当椽木修缮,栏杆柱子加固修复,亭台楼阁修复翻新等。在保留古建筑的整体风格的前提下,既要达到修复保护的目的,又要修旧如旧,留住美丽乡愁!
文物古迹是现代人与古人对话和交流的唯一直接途径。文物修缮是现代人对这种唯一直接途径的有效保护。在古建建修缮工程中,始终坚持“保护重于修缮”的理念。多保留一点文物古迹就是为后代多保留一条与先人对话的路。文物古迹多保留一天就可能多一个新技术手段保护文物古迹的机会。修缮工程尽量做到修旧如旧,能保则保。
文物修复,既要修复残缺,重现光彩,又要循古溯源,修旧如旧!文物修复需严格遵守文物修复原则,在实施修复中必须忠于实物的历史原貌,反对操作者主观臆造,随意加工改变。对修复中的每一道工艺都要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并具有再修复的可能性。我们的口号是“整坏为好,整旧如旧”。
老物件儿是凝聚过去记忆的琥珀,在修复它们纹理的过程中,寻回失落的时间。70年代,结婚讲究“三转一响”,作为嫁妆中的重要“一转”,历经岁月,仍然光彩依旧,性能优良,五金件比起如今更显结实可靠,给家里的老古董缝纫机换了“新装”,希望可以把它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
老物件修复,包含老家具,古桌椅,老器物的修复。有些旧家具旧物品虽不值钱,但在老人的眼中是一份不舍的情怀,它承载着上一代人的情感,它见证了欢笑,泪水,痛苦,释怀,低落与曾经的辉煌。我们有义务用心去修复每一个这样的老物件。老物件,旧情怀,每一件老物件里都有一段难忘的旧时光。虽然有一点点的不完美,但它正如时光打磨的印记,诉说着一段故事。
有些摆件工艺品虽不昂贵,但可能是朋友赠送的礼品,这代表了朋友之间真诚的情谊,见证了一份真情,这份情谊却很珍贵。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留住这世间的美好,修人间残缺,补古今遗憾。
虽然,我们比不上在故宫修文物的专家们,但是,我们与他们一样秉承“匠心精神”,慎重、沉静、耐得住寂寞、甘得了枯燥,这是对坚守的传承,认真、专一、择一事而钟一生。
木石皮匠:慧静寺梆子井斜对面
我们爱的事情,与钱无关,我爱玉器,因为它装饰了我的美丽,我爱家具美容,因为它扮美了万千爱家,木石皮匠,修复工匠,因爱而坚持,因爱而开心。非凡匠心,匠心溯源,坚守传承,终此一生。择一事,钟一生,爱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