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上班、上学,一早就要起床,原来在古代都一样,连皇帝都不能「睡懒觉」。我们早起靠闹钟,那么古人是怎样知道时间的呢?
在现代机械钟表尚未出现之前,古人利用圭表和日晷来计时。
圭表和日晷都是透过观察太阳影子,根据长度或方位来辨认时间,圭表能测定「二十四节气」,并用于划分季节、制定历法,日晷则用于划分一天的时间。
另一种「钟表」叫做铜壶滴漏,顾名思义,即是利用滴落的水来计时,透过水位高低来读取时间。
与圭表和日晷不同,铜壶滴漏不容易受天气状况影响,在雨天和夜晚也能继续运作,这就能更准确地量度时间了。自东汉以后,漏刻误差已经可以缩减至1分钟以内。
我们的故宫|西洋钟表:清宫的计时「新宠」
到了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觐见明朝的万历皇帝,进献了许多礼物,其中就包括两件机械钟表,深受皇帝喜爱。 自此,西洋钟表就成为了宫廷报时的「新宠」了。
经历明清两个朝代,紫禁城收藏的西洋钟表多不胜数,来自英国、法国、瑞士等不同国家。这些西洋钟表工艺精湛,机械装置奇巧,别致的造型,带有鲜明的欧洲风情。
西方钟表传入宫廷后,深受历代皇帝喜爱,但清朝的皇帝并不满足于西方的礼物,于是在清宫造办处设立「自鸣钟处」,后来又改称为「做钟处」,走上自制钟表的发展之路。
清代乾隆时期开始,宫廷钟表制作迎来了鼎盛时期,做钟处的中外匠人多达多人,由仿制到创新,制造出更多富有中国特色的钟表。
清宫造办处的御制钟表,造型庄重、制作考究,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尽显皇家气派。
除了款式精美,做钟处的钟表作品同样注重实用性。
例如「更钟」,就是将西方科技与中国传统计时方式结合起来。「更」是中国独有的时间单位,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利用自动装置,在夜晚进行敲更报时。
如今,故宫博物院内收藏着1,多件明清钟表,这些中西合璧的钟表,留存了中国传统的精湛工艺,铭刻着清朝年来钟表技术的发展历史,更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