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篇前的话:
在之前的文章里,小编为大家讲解了我国先秦至唐宋时代的早期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从先秦的圭表,到汉代的日晷,再到唐宋时代的浑天仪、水运仪,我国古代的计时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一度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然而,凡事物极必反,盛极则衰。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之后,这些古老的计时器迎来的不仅有永载史册的辉煌片刻,还有跌落谷底的黯淡落寞。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把目光投向古代计时器发展的下半场。所有的故事,还要从元代的开国帝王忽必烈说起……
元初的改良年代
公元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蒙古大军攻破了南宋的都城临安(即今天的杭州),统一南北指日可待。
为了庆祝这场突破性的胜利,不少官员向世祖忽必烈献上了贺礼。而这其中,就包括中国古代计时器发展史中大名鼎鼎的“大明殿灯漏”。
灯漏之制,高丈有七尺,架以金为之。其曲梁之上,中设云珠,左日右月。云珠之下,复悬一珠。梁之两端,饰以龙首,张吻转目,可以审平水之缓急。中梁之上,有戏珠龙二,随珠俛仰,又可察准水之均调。——《元史·天文志一》
关于“大明殿灯漏”,《元史·天文志》中记载的格外详实。这只造型神似宫灯的计时器,由当时的工部侍郎郭守敬所发明制造,因为其放置于皇宫的大明殿,故而称之为“大明殿灯漏”。
且不说灯漏结构如何特别,单单发明灯漏的这位郭大人,便值得我们聊上一聊。
作为元代初年最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及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一生著作颇丰,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由其主持修订的《授时历》通行多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而这只“大明殿灯漏”,可以称得上是郭守敬职业生涯中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据《元史·天文志》的记载,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这座高达5.6米的灯漏的工作原理:
灯漏的上部有弯曲的梁,曲梁的两端各设有龙头装置。灯漏借助于龙嘴的张合,以及龙眼的转动来显示内部的水流快慢。在灯漏下方的四角位置,分别有木人手执钟、鼓、钲、铙响器。一刻鸣钟,二刻击鼓,三刻击钲,四刻击铙,可以说场面是相当的热闹~
区别于前代“浑天仪”的设计,整座灯漏以流水驱动计时,主体类似宋代的“水运仪象台”的四层报时结构,这意味着计量时间和天文观测两种功能的分割。
从此之后,昔日用于天文观测的仪器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一种功能单一的自动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自动钟的雏形。
此外,与前代动辄十余米的仪器设计相比,大明殿灯漏的高度只有五米六左右,这也标志着古代计时器开始走上了小型化的发展进程。
大明王朝的“黯然神伤”
公元年,明太祖洪武元年,乞丐出身的朱元璋登上了帝位,如愿以偿走上了人生巅峰。为了庆祝这位皇帝陛下登基,朝廷官员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贺礼。而这其中,以司天监进献的“水晶漏”最为精巧别致。
关于这件“水晶漏”的详细记载,保留下的史料并不多。在《明史·天文志》中载:“明太祖平元,司天监进水晶刻漏,中设二木偶人,能按时自击钲鼓。太祖以其无益而碎之。”
按照今天的说法,这件“水晶刻漏”应该是一座制作精巧的自鸣钟,中间还设有两个报时的木偶人,周身是罕见的水晶玻璃所制,可谓是相当的璀璨夺目。
然而,历史却和大家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出身于小农家庭的朱元璋并没有认识到水晶漏的真正价值,而觉得这是件有害无益的玩具,是导致前代灭亡的根源。
最后,这件水晶漏的命运可想而知。“太祖以其无益而碎之”,我们的这位太祖皇帝,竟然下令将它打碎了。
著名历史学家孟森在评论这件事情时说道:
“其中如毁元宫刻漏一事,此亦中国不发达之原因。但使明祖在今日,亦必以发展科学与世界争长。惟机巧用之于便民卫国要政,若玩好则仍禁之,固两不相悖,决不因物质文明而遂自眩其耳目。”——《明清史讲义》
这位明清史专家看似并不赞同后世对朱元璋的责难,但又不得不承认“此亦中国不发达之原因”。
自此之后,终大明一朝,由于统治者对机械技艺的厌恶,精密时计的制作工艺再无人问津。从此,我国古代的计时器研究和制造正式宣告退出历史舞台,就此落幕。
然而,两百多年后,利玛窦来华。为了取得在内地传教的机会,这位传教士献上了名为“自鸣钟”的西洋时计,以供明神宗朱翊钧赏玩。一时之间,举国震惊,奉为“奇物”。
而这种自鸣钟,正是现代钟表的雏形,与当年朱元璋毁掉的那件“水晶漏”别无二致。但其命运,却截然不同。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技史》中如是说道:“中国时钟技术的传统,已经闷死在它本身的机构中,并被绝望地判定为元宫的废物”。
何其有幸,古老的帝国再次拥有了精密的计时仪器;何其不幸,这本该冠以“华夏”之名的计时器,却是另一个姓名。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也是中国科技史的悲哀!
从先秦时代发端,到唐宋时期的繁盛,再到明代衰败,我国古代的计时器走完了它跌宕起伏的“职业生涯”。
思想的局限也好,时代的悲哀也罢,在后人的眼中也不过都是尘埃往事,过眼云烟。
没有人可以操控时间,但时间是最好的见证。
我是柠檬茶,一个专注于腕表背后故事的中文。我们下次再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