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知道,李嘉图难题中的核心思考点是劳动价值论在大机器生产中遭遇的困境。在农业生产和斯密的手工业生产中,劳动价值论的地位是稳定的,可当机器化大生产中工人的劳动作用开始下降,主体性的劳动生产率开始由科学技术提高的客观生产率所替代时,是否还能坚持劳动价值论,这涉及到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成败,以及更微观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机制。《布鲁塞尔笔记》中的“机器与制造研究”只是对资产阶级社会中机器化生产方式筑模的专题性思考,马克思还需要对整个劳动生产与产品效用(使用价值)的关系作更深一层构境中的方法论研讨,特别是对怎样劳动-怎样生产的方式的历史演进过程的探究。这构成了马克思《伦敦笔记》中工艺学研究的迫切缘起。
关键词:《伦敦笔记》;工艺学笔记;失形;脱型;社会负熵
在《伦敦笔记》的第三次经济学研究中,通过对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的专题研究,马克思已经知道,在劳动价值论的问题上,李嘉图与斯密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李嘉图已经处于资产阶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大机器阶段。马克思当然不会忘记一个重要的文献群,即他在《布鲁塞尔笔记》中已经初步涉猎过的机器生产和制造问题。不过,这一次研究的主题已经从机器和制造的“怎样生产”的实证考察,转向了带有抽象方法论意味的生产塑形和构序的工艺学研究,它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伦敦笔记》第15笔记本里集中摘录的波佩、贝克曼和尤尔的工艺学史著作。在过去对这一笔记的有限研究(据张福公博士的考证,汉斯-彼得·米勒(Hans-PeterMüller)年编辑出版了《卡尔·马克思:工艺-历史摘录笔记(历史考证版)》。这是对马克思《伦敦笔记》中关于波佩、贝克曼和尤尔等人的摘录笔记的首次公开出版。之后,米勒和温克尔曼(RainerWinkelmann)发表了一批讨论马克思工艺学研究与唯物史观的成果。年,阿根廷-墨西哥哲学家恩里克·杜塞尔(EnriqueDussel)和墨西哥经济学家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EnriqueDusselPeters)合作出版了《卡尔·马克思的工艺-历史笔记:年伦敦摘录笔记B56》(西班牙文版)。彼得斯翻译了笔记内容,杜塞尔对笔记作了70页的初步研究。年,日本学者吉田文和出版了相关研究性论著《马克思机器理论的形成》。)中,马克思的工艺学研究被当作他对生产工艺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