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邓美平
记者张双双报道
本报夏津讯正月十六一早,夏津县东李镇刘兴裕村村民冯万芳收拾停当,便骑上电动车出门了,十几分钟就到了段庄村的工艺品加工车间,不一会儿二十几位女工友陆续到岗。冯万芳今年43岁,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则留守照顾孩子和老人。去年段庄村建起了彩丝带“共富工坊”工艺品加工车间,她经培训后在这里上班。
“工作时间灵活,不耽误家里的农活,不耽误接送孩子,这是我们加工车间最大的好处。”彩丝带“共富工坊”负责人陶冬梅介绍,段庄村离县城有三十多里路,是纯农业村,村民缺少致富门路。而今有了这个加工车间,近名附近村的村民在这里实现了就业,多数是留守妇女。“来这能赚零花钱,还能和大伙儿一块儿说说话,比待在家里强。”段庄村村民李凤珍说。
夏津县目前有多家工艺品生产厂家,余个基层网点,草柳编、绢花、纸花、面塑、布绒玩具、工艺蜡烛等工艺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地农村大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多。工艺品加工这一“指尖经济”,为留守妇女等人员提供了增收门路。
近一年来,夏津县妇联整合县域内手工、纺织、电商、家政、种植和养殖等六大资源要素,培育了一批“飞花巾帼创业项目孵化基地”。目前,通过这些孵化基地建起了手工艺品加工“共富工坊”30处,带动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夏津县妇联主席王艳坤介绍,通过开展企业观摩和就业创业培训等活动,“飞花巾帼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与鑫瑞娜家纺股份有限公司、创赢制品工艺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建设集“技术培训+业务指导+提供订单”为一体的创业项目孵化基地,提升农村女性职业技能,促进就业增收。“一天工作五六个小时,也不耽误接送孩子,平均到手60多元。”冯万芳说,她去年在这里挣了一万多元,能时常给家里改善伙食,并盘算着让孩子学个特长。
“今年,我们计划在全县培养基层女性致富带头人名,设立企业基层加工点处,为余名妇女解决家门口就业问题。”王艳坤介绍,夏津县为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准备的政策“大礼包”中,有小额担保贷款、低息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等政策。“扶持一个‘半边天’,就能带富一片天。”夏津县委书记沙淑红表示,积极打造留守妇女一刻钟就业圈,方便她们在家门口就业,也方便企业招工,实现留守妇女增收有门路、企业稳产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