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而如何让文物活起来,留住文化之根、守住历史之脉,让千年文脉奔流不息,博物馆责无旁贷。
年5月,中宣部、文旅部等9部委印发《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在文化资源丰厚地区探索建设“博物馆之城”。同年10月,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等8部门印发《关于山东省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支持潍坊等4市先行开展“博物馆之城”建设试点。
年5月18日,潍坊“博物馆之城”建设启动仪式举行。潍坊打造“百馆之城”的序幕由此拉开。
建设“博物馆之城”,潍坊基础深厚。潍坊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经济环境,给博物馆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保证和发展根基。
潍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潍坊有近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追溯至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历代王朝在此封国建邑、设州立府,文化遗址遍布全域。
在这里,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星罗棋布;齐长城、山旺化石、恐龙化石、龙兴寺佛教造像等驰名中外;高密剪纸、诸城古琴,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嵌银髹漆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遐迩。
潍坊还是世界风筝都、中国画都、金石之都,是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七个,也是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同时,还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哪一样,都是含金量十足的文化类荣誉。
历史上的潍坊,还是东夷文化核心区域,齐文化腹地、两汉经学高地、南北朝佛教艺术东方中心、明清海岱间文学重镇、中国海盐业发源地、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在中华文明构成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悠久的历史,为潍坊大地沉淀下了灿若星河的文化遗存。无数的先贤名士,为这方热土累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下的潍坊,是动力之城、活力之城、文化之城……正向着万亿之城奋进。近几年潍坊一路崛起,综合经济实力强劲,年GDP已迈上亿新高度,在全国内地城市排名上升至第35。潍坊还有着良好的民间基础,“能触摸的历史”遍布各处。潍坊人民对文化的崇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迫切需要一座座博物馆在这片广袤大地上拔地而起。
建设“博物馆之城”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文物是历史的载体,文化的名片。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守正创新、塑形铸魂,确值得我们思考。
潍坊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到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品质城市的目标任务。潍坊市制定了博物馆事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到年全市博物馆从现在的58家增加至家以上,建成“博物馆之城”。可见潍坊打造“百馆之城”的决心和信心。
作为承载厚重历史、领略文化内涵的重要殿堂,博物馆是让文物“活”起来、传承城市文脉、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着力点。同时,博物馆还承担着记录过去、反映现在和启迪未来的重要使命,在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带动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用至关重要。
文物是“能触摸的历史”。当下的潍坊活力迸发,正致力于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建设“博物馆之城”,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走进百姓生活,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正是万潍坊人民的热切盼望。
建设“博物馆之城”赓续千年文脉。历史应该铭记,文化需要传承。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我们一直在讲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什么?又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讲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这份力量对于我们,是对上下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与创造,是对华夏文明底气的表达,还有那份发自内心的敬畏。
传承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城市作为文化的载体,不只是马路的汇集和楼房的罗列,而应是建筑艺术和优美环境的综合。历史遗迹、人文古迹,让城市变得鲜活,早已成为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历史文化以各种形式保留在城市肌体里,沉淀为城市的独特记忆。建设“博物馆之城”留住城市记忆,让潍坊千年文脉,宛如生命的河,奔流不息,是大势所趋,也是众望所归。
当下的潍坊,作为山东省“十四五”期间“博物馆之城”建设的4个试点市之一,面向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建设“博物馆之城”,是历史机遇,更是责无旁贷。
新时代呼唤更多的文化自信,需要更多的文化力量。具有千年文脉的潍坊,伫立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建设“博物馆之城”,赓续千年文脉,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