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去博物馆吧

白癜风效果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01/5738108.html

博物馆是一个收藏场所,收集和保护具有历史意义、文物价值、研究价值和美学典范的实物,博物馆根据一个布展主题或者思路,把各类展品串联起来,提供这些展品背后的信息,揭示内在的科学奥秘。博物馆在展示的同时,也对公众起到巨大的教育和娱乐的作用。

自然博物馆或许是孩子最适合去参观的博物馆了。在自然博物馆里,科技类、自然类展品很容易让孩子接受,许许多多的动植物标本在自然博物馆里都有展出。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巨大的恐龙骨骼化石就展出在中央大厅,几乎所有的孩子进入大厅后都会为之大为惊奇,甚至发出尖叫。上海自然博物馆还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天文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非常值得孩子们去参观。

无疑,我们带孩子去看博物馆都带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希望在孩子们参观的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去了解和理顺人类的进化文明史、大自然中动植物、地质的丰富多样性、物种的起源和进化、宇宙和地球的形成和演化。什么事件在重大的历史年代起了重要的作用?恐龙为什么会在万年前的白垩纪灭绝?人类如何学会使用火?如何站立起来?通过了解自然世界的历史,和自然界在演变过程中发生的大事,进而了解学习人类在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取得的科学技术进步等。

博物馆是承载自然科学知识和人类文明的场所,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位受过教育的人的必修课。在国内,大家普遍比较重视识字、阅读和写作能力等技能性培养。从幼儿园开始背诵唐诗、宋词等,历史学习也都是在课堂上由老师口述而来。可是西方人则认为,接触自然,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最直观、形象,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去参观自然博物馆。通过对博物馆里展览实物的学习,利用视觉形象去构筑和建立孩子头脑中的宏观和微观的自然世界。

同时,博物馆在布展中的展厅布置,展品陈列,文字说明,海报设计都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美学原理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现。孩子们在了解五彩缤纷精彩无限的大自然的同时,和学习各种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也经历了一次审美体验。

带孩子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时候,孩子会像看“动物世界”那样兴趣盎然地观看展品。他会仔细观察某件展品的细节,好奇心会引导他去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激发他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在接触到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和人类科学文明之光,也会对孩子们性格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徜徉在博物馆中,孩子们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学会安静地、耐心地观察事物。在观察某一展品的时候,或者某一地质变迁的时候,不要让孩子一路小跑、走马观花匆匆忙忙地观看展览,让孩子“慢下来”,同时仔细观察,多几分思考。

至于多大的年龄可以去看博物馆,从来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国外,我经常看到一些爸爸妈妈推着手推车,孩子坐在推车中安安静静地跟着人群往前走。作为家长,我们不要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孩子还小,对“大人的世界”理解困难。博物馆教育一定要从很小的时候抓起来,使孩子的对博物馆的感触融入在血液里面。更何况,孩子们对视觉形象都具有超强的领悟能力。人们在童年期没有学会读写之前,首先学会了看图,对于图像的感知其实是十分的敏感。也就说,孩童时期的博物馆通识教育是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视觉感知能力的黄金时期。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参观博物馆的时候,看展品的角度和对知识的掌握都是不同的。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考虑,去评价孩子是不是能看得懂,孩子们看到的你不一定看得到,孩子看懂的你不一定看得懂!

带孩子去博物馆吧,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上爱科学、学科学之草,将来一定有收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