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这7部书,一起在博物馆里穿梭时空世界

每年的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

博物馆将人类文明之光汇聚一堂,平等地、无差别地向每个人传递着历史。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曾写,如果拥有三天光明,她会选择一天去博物馆:

“这一天,我将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博物馆。”

如何逛一座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如何在博物馆中看出门道?

今天,为你准备了一份书单,不仅可以让你“把博物馆搬回家”,还可以让你吃透每一件宝物背后蕴藏的前尘往事,足不出户,就能体验一场文化盛宴。

01

《国家宝藏》

出品: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

主编:于蕾、吕逸涛

热播了三季的重磅综艺《国家宝藏》,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文物热”,越来越多的人在潜移默化中被养出了审美品味,也有更多的人,想要了解文物背后更多的故事。

《国家宝藏》这部书便集结了节目的精华,九大博物馆馆长甄选27件镇馆之宝,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探寻中华文化的精神本源。数十位国宝守护人与27件国宝命运交织,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每一位国宝的创造者、挖掘者、守护者都成就了中华民族的基因宝库。

02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

出版:铁葫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张经纬

古代人为什么痴迷长生不老?宋代人为什么都爱山水画?方世玉为什么老喜欢在染坊里打架?……《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以文物为线索,拼接出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串联起盛衰兴亡的简明脉络。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中国顶尖博物馆工作近十年的人类学家,亲手接触过数以千计的文物,每一章都会从博物馆收藏的一种具体门类入手,结合文物的时代特征,把文物和历史的联系呈现给大家,同时,兼顾中国历史上的不同阶段,从史前文明开始,沿袭约定俗成的历史朝代划分,按时代顺序讲述与之对应的文物往事。

03

《走!去博物馆学历史》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史永/蒋悦/张茜/陈颖

《走!去博物馆学历史》共2册——中国国宝篇、世界国宝篇,每册共10章,通过13个博物馆里20个各历史时期或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精美文物,带你探索文物背后的鲜活历史。

中国国宝篇选取中国各历史时期或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精美文物,从远古玉龙,到古蜀文明的太阳神鸟金饰,从商代的妇好玉凤,到唐代花鸟人物螺钿青铜镜。世界国宝篇则通过故事介绍了10个古典文明的精美文物,如古埃及月亮船项链、古希腊黄金花环、苏美尔人的滚筒印章等。

04

《这里是故宫》

出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只露声音的宫殿君

故宫不仅是一座皇宫,更是我们去感受中华五千年文化之美的地方。这本书则给我们分享了不少故宫的干货知识和冷门知识,比如:故宫里的门槛真的不能踩吗?金水河里真的有金子吗?年不积水,故宫有哪些排水“黑科技”?故宫里的地砖下真的有宝藏吗?没有暖气,宫里人是怎么取暖的?……从故宫的筑、彩绘,摆件、历史,甚至每块石头中,我们都能看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05

《进化的奇迹:耶鲁皮博迪自然博物馆年发现与探索之旅》

出品: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美]大卫·K.斯凯利(著)/托马斯·J.尼尔(著)/[美]罗伯特·洛伦兹(摄)

除了人类文明的光辉,博物馆也会收集地球文明的每一个脚印,在耶鲁大学皮博迪自然博物馆里,就用超过万件藏品展示着自然界的伟大进化——从标志性的恐龙化石到引人注目的人种遗迹,从远古繁盛的古植物群到灭绝的古动物标本,这里都有收藏和展示。

在这本由馆长、策展人所撰写的《进化的奇迹》中,用余幅珍贵史料图片,展示了皮博迪自然博物馆的经典藏品,比如最后一只北美旅鸽的活体标本,年发现的猴子新品种的头骨等等。

06

《大英经典博物学》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英]德斯蒙德·莫里斯、[英]克莱尔·普雷斯顿等

《大英经典博物学》是一套来自英国伦敦的经典博物学图书,区别于一般的动物百科,重点讲述关于动物我们不知道的历史、文化和改变世界的力量,探索人类的动物邻居,感受地球上不同的脉动。

这部书是纸上的自然博物馆,既是一部自然史,也是一个个生命的故事。从老虎、鹰、蜜蜂等动物自然发展史,以及同人类相互影响的社会文化史切入,呈现动物世界的波澜壮阔,书里有超过幅珍贵的历史剪影作为插图,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跃然纸上。

07

《谁在收藏中国》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美]谢林·布里萨克/[美]卡尔·梅耶

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国内文物,不过是浩瀚瑰宝中的沧海一粟——太多吉光片羽承载着已成绝响的华夏之音,却流落海外、不为人知。

据中国文物协会统计,自年鸦片战争起,共有超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世界47个国家的多家博物馆中,藏有中国文物万件;而这万,仅为海外民间收藏中国文物的十分之一。

这本书所讲的,就是国宝流失出去的故事。有人说这是国耻,也有人说这些文物是中国文明的信使,其实,文物不管存放在哪里,这些国宝都在传承着中华文明。随着我国文物保护和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完全有能力保护好自己国家的文物,收复文物的活动也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与合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