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访秋,金陵怀古中山门南京博物院

贵阳白癜风治疗中心 http://m.39.net/baidianfeng/a_12128976.html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是这次南京访秋怀古旅游的重点。南京博物院一直是我心心念念要来参观的地方。南京博物院位于中山门附近。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年蔡元培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现在,它是全国三大博物馆之一,是内地第二大博物馆,国家重点博物馆,藏品之多、之精、之广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

南京博物院

走进南京博物院,一眼望去,是大片的草坪,草坪后面就是南京博物院的主建筑——博物院大殿,这是一座坐落在三层台基上的九开间庑殿顶建筑。这座建筑被誉为“南京最美的民国建筑”。南京的民国建筑很多,但大多是明清式建筑,而这座大殿却是明显的仿辽建筑风——高大的建筑,古朴的斗栱,曲面坡顶,庞大而轻灵。这座建筑由民国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后来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和刘敦桢修改设计时,将原来清代建筑风格改为辽代建筑风格。至于两位大师以什么古建筑作为设计蓝本,现在专家们有两种不同的见解,有的说仿建辽统和二年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有的说是仿辽开泰九年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不管哪种说法,这座大殿是辽代建筑风格是没有疑义的。

南京博物院

仿辽建筑是中国近代仿古建筑中最古老的建筑风格,采用中国早期建筑风格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南博大殿的整体结构是庄严大气的,但屋檐微微上翘,屋顶的垂脊也是微微上翘,使建筑整体在严肃中显出灵动来。梁柱斗栱古朴粗壮,不是单纯装饰性的,更重要的是它的功能性。屋脊两端的鸱吻不仅有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的象征意义:鸱吻是龙子之一,性好吞火吐水,用鸱吻装饰屋顶,具有避火、镇邪的意思。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匾额由沙孟海老先生所题。沙孟海是我国书坛泰斗,精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曾是浙江省博物馆的名誉馆长。他的书法雄浑大气。由这位老先生来题写南京博物院的匾额,是十分恰当的。

南京博物院

抬头看向南博大殿的顶上,梁枋和斗栱上的彩绘图案,藻井的八角形图案,让这座大殿更显得富丽堂皇。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文物是博物馆实力的体现,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础,是进行历史教育的实物教材。南京博物院收藏了43万多件文物。从远古到当代各个时期,从江苏到全国各个地域,从石器到瓷器各个品类,从考古到捐赠各个来源,见证了中华大地的沧海桑田,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虽然展出的文物只是南博众多藏品中的沧海一粟,但走进展馆,还是感到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远古时期展室,展出了那么多古代大型动物的骨化石,并完整地将骨架拼搭起来,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看到1.8亿年前的双柏原晰脚龙化石,它是地球上发现的最大的陆生动物,仿佛时间回到了那遥远的侏罗纪,茂盛的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众多的沼泽,虽然已经有了小型的哺乳类动物,但无论是海洋、陆地还是天空,统治世界的主宰是恐龙。

南京博物院

大角鹿、猛犸象,这些都是史前时期的大型动物,刚刚进化而来还是那么弱小的的早期人类,面对这些庞然大物,经历多少艰辛,付出多少努力,作出多少牺牲,才能生存下来,并逐步进化成现代人类?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野牛、野马,那些草原上崇尚自由,桀骜不驯的动物,早期人类又是经过多少次尝试,多少倍努力,才将它们驯化成家畜,将自己的渔猎生活发展到游牧生活、养殖经济。

南京博物院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毛泽东:《贺新郎读史》)。人类文明是从石器开始的。断块、砍砸器是人类最早的工具。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第一次知道,南京汤山葫芦洞也是古人类遗址,并被命名为“南京人”。现在似乎认为“智人”是现代人的唯一祖先,可是我至今也不知道,我国那么多古人类遗址,哪些是属于“智人”?哪些是属于“直立人”或“能人”?

南京博物院

这件透雕人鸟兽玉饰出土于昆山市张浦镇赵陵村,属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这件玉饰用透闪石软玉制成。玉饰的主体是一个蹲踞抬手的侧身人像,头戴带有羽翎的冠帽,羽翎上方是一只浮雕小鸟,一侧是一只头上尾下的松鼠。玉饰件运用了线刻、圆雕、透雕等加工技艺。在六七千年前的人类有这样的艺术水平和加工能力,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当然这件玉饰的主人肯定是氏族首领。

南京博物院

玉琮是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是古人用于祭祀的礼器。这件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用透闪石软玉制成,出土于江苏常州武进寺墩遗址,也是属于良渚文化时期,距今多年了。玉琮分两节,下节是兽面纹,上节是人面纹,象征神人骑在神兽上。这件玉琮是良渚文化琢玉工艺的代表作品,是南博的镇馆之宝。

南京博物院

青铜器是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从夏商周到秦汉,历时二千多年,是我国青铜器的辉煌时代。青铜器常用于礼器、乐器、兵器。这件商代末年的兽面纹铙出土于南京江宁横溪,是商代的礼仪乐器。卷云纹、连珠纹、兽面纹,不同的部位将饰着不同的花纹,看上去既庄严又华贵。

南京博物院

这只形似四足兽的青铜器是镇江丹徒烟墩山出土的青铜牺觥。觥是一种酒器,成语“觥筹交错”中的觥就是这种物件。这件青铜牺觥的主人可能是西周早期吴国国君。圆角长方形的兽身、身上对称的凤鸟纹、盖上的兽纽,看上去萌萌的。

南京博物院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毛泽东:《贺新郎读史》)。春秋战国时期,南征北战,连纵合横,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连绵不断的战争中,青铜武器成了战争的利器,战争规模更大,更加残酷。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这是仪征破山口墓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青铜矛和青铜镰。不知矛上染上了多少鲜血,不知镰下收割过多少生命?

南京博物院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建筑,不仅在功能性上有要求,也开始追求装饰性了。屋檐头的瓦当就是一种常见的集功能性与装饰性为一体的建筑构件。瓦当的功能性在于其保护木制飞檐,其装饰性在于美化屋面轮廓。瓦当图案有吉祥文字的,也有云纹、饕餮纹等各种纹饰,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从周代就开始有瓦当,一直延续到近代。西汉是瓦当艺术的鼎盛期。下面是江苏盱眙出土的一组汉代瓦当。

南京博物院

金缕玉衣盛行于两汉到曹魏,在各类文物中绝对是珍贵的,只有帝后或诸侯王才能使用。我久仰大名,但由于这类珍贵文物不是一般博物馆能收藏的,所以一直无缘得见。今天终于能一睹其真面目,也是一件快事。据说这里展出的是金缕玉衣是用捐赠的片金缕玉衣的玉片,由南博的技术大师们用高超的技艺修复的。

南京博物院

与大多数博物馆的做法不同,南博将一部分文物用标本室的形式向公众开放。虽然这些文物没进行具体介绍,但光收藏文物的规模和精美就足以博取参观者无数眼球。

南京博物院

广陵王玺金印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出土于江苏邗江甘泉山二号东汉广陵王墓。这是一枚高纯度黄金制成的王玺。印主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九子广陵王刘荆。金印印体是长方体,印纽是一只憨态可掬的金龟。印文是篆书“广陵王玺”,不管是布局还是字体都是极好的。据说这件文物是能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明上河图》媲美的重量级文物。

南京博物院

辟邪是汉代传说中才开始出现的神兽,也是南京的地标之一。辟邪与狮子相仿佛,但腹部两侧有翼状纹,神兽么,当然应该会飞!南朝时,王侯墓前的石兽统一规定为辟邪。南京博物院展厅中的这只辟邪,出土于南京栖霞区燕子矶太平村太子凹。这只石辟邪风化严重,纹饰已无法辨识,身上满是裂痕,头部残缺,尾巴散失,但那种睥睨天下的气势还在。遗憾的是目前还不能认定墓主。因此被称为“太平村失考墓辟邪”

南京博物院

“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是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国宝级文物。央视《国家宝藏》文博探索节目中,南京博物院选送的三件国宝中,这幅砖画就是其中之一。砖画应该是从秦汉时期的单体画像砖发展而来的,它不同于单体画像砖,而是砖印壁画,用多块模印纹饰砖组合起一幅画面。它发源于东晋,到南朝时期风行一时。但凡有“竹林七贤”砖画的都是等级非常高的墓葬。这幅“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出土于南京西善桥宫山南朝大墓,由将近块砖拼砌而成。画中人物除了“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位名士之外,荣启期是春秋时期的隐士,“知足自乐”的典故就出自他的事迹。

南京博物院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盛行于唐,色彩以黄、绿、白为主,这是“唐三彩”这一名称的由来。这是南博展出的唐代三彩陶武士立俑和三彩骆驼。

南京博物院

一段时期以来,“元青花”这一名称已经家喻户晓。青花瓷是一种釉下彩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其实,我国从唐代就开始出现青花瓷了。南京博物院展出的这组瓷盖和瓷片就是唐代的青花瓷。这瓷片是我国现在发现的青花瓷中最早的一件。

南京博物院

铜镜一般用青铜制造,是我国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多年前就有铜镜了。铜镜的用途也在变化,从商代的祭祀礼器到春秋王公贵族的奢侈品,西汉末年铜镜走向民间。唐代是铜镜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镜面更加明亮,图案更加优美,这是由盛唐对艺术水平的追求所形成的。看着这些精美的铜镜,是否会有“对镜贴花黄”的联想?

南京博物院

宋代工商业兴盛,文化科技发达。宋代的瓷器十分精美,出现了不少有名的瓷窑,除了大家熟知的哥汝官定钧五大官窑外,磁州窑是古代北方最大最有名的民间瓷窑。北宋中期是磁州窑的鼎盛时期。这件瓷镜盒盖面是黑色水波纹衬托着三朵白荷花,盒体外是连绵的卷草纹。,线条简单而有层次,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独特的是如意形盖纽两旁楷书“镜盒”二字注明了它的用途,这在镜盒中是唯一的。

南京博物院

展馆的地面有一幅很大的《平江图》,这是南宋绍定二年的苏州地图,原碑保存在苏州碑刻博物馆。作为一个在苏州长大的人,看到这幅图格外亲切。“三横四直”的主干河道和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城市格局与现在的苏州古城还能对应起来。这个格局已经存在了两千五百多年了。看见这样的城市格局,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曾经当过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的诗句“绿波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和杜荀鹤那首著名的《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不禁想起故乡的小桥流水人家。

南京博物院

明故宫已经只是一个废墟,根据考古成果制作的明故宫模型在南博展出。看这座模型,是不是跟大家在景山顶上观察到的故宫很相像?就可以明白北京故宫的蓝图是明故宫这个结论是很正确的。从边上展出的从明故宫现场出土的石雕龙纹柱头等建筑构件完全可以想象出当年明故宫的宏伟和华丽。

南京博物院

从明故宫遗址东部社稷坛出土的白釉“赏赐”铭梅瓶是国家一级文物。造型修长,亭亭玉立,肩部有铁锈红的“赏赐”二字,这是朱元璋专门用于赏赐臣子的瓷器,同类型的文物只发现了这一件,因此十分珍贵。

南京博物院

南京中华门外的大报恩寺由明成祖朱棣以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及马皇后的名义建造,由郑和监工完成。寺中建九级五色琉璃塔,塔高78.2米。“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座琉璃塔当时在国内可能声名不显,但在国外赫赫有名,被认定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与罗马斗兽场、中国长城、英国巨石阵等齐名。年在世界最高建筑物排名中名列第6。太平天国时期,琉璃宝塔被毁(有说毁于战火,有说毁于内讧)。现在展出的大报恩寺琉璃拱门是用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的一套备用构件复原而成。当年建塔时共烧制三套构件,一套用于施工,两套埋藏起来备作维修之用。这套构件就是备用构件之一。门券装饰的形象源自藏传佛教密宗。顶端是大鹏金翅鸟的威武形象,两侧装饰有龙女、摩羯鱼等。这也是南博上央视《国家宝藏》栏目的三件文物之一,并最终入选特展名单。

南京博物院

清代皇帝宝座,黑漆描金龙纹山水纹,背后是清乾隆时期的正面珐琅背面黑漆描金大座屏。虽然精美,但不及影视中那金碧辉煌的宝座那么气派,那么奢华,那么充满帝王霸气。我想这可能是皇帝巡视时所用的宝座吧。

南京博物院

紫砂器是南博收藏的一个大类,展出的紫砂器琳琅满目,但也只是全部藏品的一小部分。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民国馆是网红打卡点,很多攻略都推荐到民国馆打卡摄影。这里展出的建筑确有民国时期的特点,有的铺面也是民国时期的格局。但我总觉得光线太暗了,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去非遗馆的楼梯一侧的几个橱窗中展出的是旗袍,旗袍当然属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京博物院

非遗馆倒有一点南京风味。展示馆布置成一座茶楼形式,一张张方桌和长凳,楼上还有包厢。这跟老茶馆的格局差不多,当然规模要比一般老茶馆大得多。茶馆内有戏台,每天演出不同的地方戏曲艺。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走出南博大殿,结束了一次时光之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