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年夏天,笔者在武汉市葛店化工厂(简称葛化)工作,担任《葛化报》主编。对新闻敏感当然是职业习惯了,何况像“发现了恐龙蛋”这样的特大新闻,那是一定要抢发的,起码要在市级以上的新闻媒体上报道。
然而,被我们请来的有关专家说:“在没有得出结论之前,不能报道。不然,那是要负责任的。”
我们遵命没有报道。可是,在没有得出结论之前还是有人报道了。
《湖北日报》年8月24日第五版的消息引人注目:《葛化附近发现类似恐龙蛋的化石》,消息是一名见习记者和一名通讯员合写的。
消息称:笔者从省博物馆了解到,在葛化附近发现了一些类似恐龙蛋的化石,专家们正在鉴定之中……
那么,这些类似恐龙蛋的东西是怎么发现的呢?
我们《葛化报》的美术编辑张少华是一名根雕爱好者。工作之余,他常和同伴们到附近的山上去采撷根雕标本。
那年夏天的一天,他们到附近的金鸡山上发现炸了山的断层面上有一堆排列有序的石头。石头呈扁圆型,面呈灰红色,直径约16厘米。他们感到很好奇,便带了几枚回来,让大家开开眼界。
大家看了这些石头后也甚为吃惊。一人说:“这莫不是恐龙蛋吧?”于是,我们又找了一些关于恐龙蛋的照片和文章,对照一看,越发觉得这些石头像恐龙蛋。
终于,我们在7月18日把这一消息向省博物馆考古所旧石器时代一研究室作了报告。考古所接到报告后,立即驱车找到我们编辑部,和我们一起到实地进行了考察,并带走一些标本,请省地矿局专家鉴定。
发现恐龙蛋的消息确实太迷人了。一时间,葛化地区闹得沸沸扬扬,到我们编辑部来打听消息或打电话来询问的人络绎不绝。不管是不是恐龙蛋,反正这一消息振奋人心。
一部分人像中邪似地骑车或开车到金鸡山,采集报上描述的那种神秘的石头,然后用蛇皮袋装回去,以期一经证实是恐龙蛋就可待价而沽或铤而走险走私海外。
据说河南西峡发现的恐龙蛋一枚的收购价就达元,可见人们热情之高的原因。更为奇怪的是,还有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到我们编辑部来收购这些怪石,价格嘛可以谈。好在我们有点觉悟,手头仅有的几枚都没有出卖,担心国家财产落到文物贩子手中,或者说担心自己犯错误。
经省地矿局初步鉴定,这些怪石是铁锰结合物。理由是:石头的外壳呈铁锰化,而非恐龙蛋应呈硅化或钙化,至于石头内部呈蜂窝状则可能是由于中生代时期形成铁锰结构后,经海水侵蚀、风化所致。
那么这些石头究竟是不是恐龙蛋呢?
湖北省有关单位非常重视,多次冒着酷暑到实地考察,省博物馆将这些怪石分别送到了北京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作进一步鉴定。经进一步鉴定,省地矿局的初步鉴定结果被肯定。
于是,笔者在《湖北日报》年10月14日第五版同样的位置发了一条消息:《“恐龙蛋”原是铁锰结合物》并配有照片(文章附后)。
至此,关于“恐龙蛋”的新闻才算告一段落。
以上文字曾在《新闻信息报》年8月22日二版发表。
附:《“恐龙蛋”原是铁锰结合物》:
前一阶段传闻的武汉葛店化工厂附近发现大量恐龙蛋化石的消息,现在终于有了结果:经北京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鉴定,这些类似恐龙蛋的怪石,原来是铁锰结合物。
今年7月l8日,葛店化工厂在基建过程中,发现大量排列有序、呈扁圆型、直径约16厘米的怪石。这些怪石面呈灰红色,内呈蜂窝状,酷似在河南西峡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该厂向省博物馆考古研究所报告后,考古所立即到实地采撷标本,并请省地矿局的专家进行分析和鉴定,疑是铁锰结合物。最近,又经中国地质大学及北京国家有关专家鉴定,省地矿局的鉴定结果得到了证实。
(原载《湖北日报》年10月14日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