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问题
1.钟表
钟表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计时工具。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和12个数字。短针叫作时针,较长且偏粗的针叫作分针,另一个细长的针叫作秒针。
钟表的圆周被12个数字分成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5个相等的小格,这样钟面上就有了60个相等的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秒针走1小格是1秒。
2.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1刻=15分钟
3.时刻与时间
时刻是钟面显示的一个特定时候,可以直接从钟面上看出,比如5时。
时间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时间段,比如3小时。时间可以用来计算,要求经过的时间,通常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用两种方法写出下面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
(1)钟面时针走过8,分针指着1,这时的时刻是8时零5分。
(2)时针走过6,分针指着5与6之间的第二个小格,这时的时刻是6时27分。
(3)时针走过3,接近4,分针接近11,这时的时刻是3时54分。
答:(1)8时零5分8:05
(2)6时27分6:27
(3)3时54分3:54
左边钟面显示的是3时整,经过一段时间,时针走过了一个大格的一半,此时分针应该走到什么位置?
这时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请你在右边的钟面上画出分针的位置。
经过一段时间,时针走过了一个大格的一半,也就是走了半个小时,那么分针也就是从12走了半圈到6的位置,此时的时间是3时30分。答案如图所示。
找规律,画出钟面上缺少的时针和分针。
(1)前三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分别是6时、6时30分、7时,规律是后一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总比前一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多30分,所以最后一个钟面表示的时刻应该是7时30分。
(2)已知三个钟表所表示的时刻分别是2时30分、4时、7时,从前两个钟面看,后一个比前一个多1时30分,那么比7时少1时30分的是5时30分,而5时30分又比4时多1时30分。
所以第三个钟面表示的时刻是5时30分。答案如图所示。
在括号里写出从上一个钟面到下一个钟面所经过的时间。
要知道上一个钟面到下一个钟面所经过的时间,首先要明确前后两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分别是多少。
第一个钟面表示的时刻是7时10分,第二个钟面表示的时刻是7时30分,7时30分-7时10分=20分,所以经过了20分。
第三个钟面表示的时刻是8时整,8时-7时30分=30分,所以第二个钟面到第三个钟面经过了30分。
答:①20,②30
如果在镜子中看下面的钟面,会是几时几分?
任何物体通过镜面的反射,位置都会发生变化:右边的事物在镜中朝左,左边的事物在镜中朝右,上下位置不变。
根据这一规律,第一个钟面表示的时刻是10:10,那么在镜中就是1:50;第二个钟面表示的时刻是4:15,那么在镜中就是7:45;第三个钟面表示的时刻是9:30,那么在镜中就是3:30。
答:①1:50,②7:45,③3:30
星期天,小明在家写作业,开始写之前他从镜中看了一下时钟(如右图所示),写完作业后又从镜中看了一下时钟。
小明发现自己写作业用了1小时20分,请问小明几时几分写完的作业?
由图可知,镜中的钟面表示的时刻是7时40分,那么实际时间就是4时20分。
小明写作业用了1个小时20分,那他写完作业的时间就是4时20分+1时20分=5时40分。
解:4时20分+1时20分=5时40分。
答:小明5时40分写完的作业。
周末,玲玲在家做作业,具体的时间如下面的图所示。
(1)玲玲做语文作业和数学作业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2)6时15分是吃晚饭的时间,玲玲做完作业多久开始吃晚饭?
(1)从钟面上看,玲玲是4时10分开始写作业,做完语文作业时是4时40分,中间经过了4时40分-4时10分=30分;之后玲玲开始写数学作业,完成数学作业的时间是5时35分,中间经过了5时35分-4时40分=55分。
(2)玲玲写完作业的时间是5时35分,吃晚饭的时间减去玲玲做完作业的时间,得出的就是中间经过的时间。
解:(1)4时40分-4时10分=30分
5时35分-4时40分=55分
答:玲玲做语文作业用了30分,做数学作业用了55分。
解:(2)6时15分-5时35分=40分
答:玲玲做完作业再过40分钟开始吃晚饭。
数学改变科技,向数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