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老照片告诉你中国古代钟表的演化历程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www.ykhongye.com/m/

在没有钟表的时代,人们是怎样测定时间的呢?在遥远的过去,人们是依靠日月星辰的出没来估计时间的,他们观察到阳光下树影、房影的移动,进而用“立竿见影”的办法创造出了最初的“表“。从一根简单的“表”开始,古人又创造了“圭表”和“日晷”。“圭表”影子的变化告诉人们一年中二十四个节气的变化。图为北京建国门观象台上的圭表(原物)。

“日晷”能指示一天的时间。图为北京国子监内的日晷(原物)。

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土的西汉时期的日晷(原物)。

“圭表”和“日晷”只能在太阳出来的时候工作,在夜间、雨天、阴天又该如何?在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铜壶滴漏”,它是用水的上浮力做动力,使指示时间的漏箭逐渐升起,无论在白天、黑夜、阴天都能计时。但是它需要专人管理,按时添水,只能在宫廷和少数城市才有条件设置。图为元代的铜壶滴漏。

东汉时期,张衡创造了“水力浑象”,它利用铜壶滴漏的原理,把水量加大,使漏水推动一个大水轮等速旋转,并通过齿轮系的减速转动,带动浑象,使它很有规律的一天只转一周。同时,通过另一个齿轮系带动蓂荚的升落表示每月的天数。图为公元年左右张衡创造的水力浑象(复原模型)。

公元年,唐代科学家僧一行和梁今瓒利用齿轮系进一步创造了“水力浑天铜仪”,比张衡的仪器又进了一大步,它能表示出一年、一月和一天的时间,同时它还有能报时的木人。图为僧一行、梁今瓒创造的水力浑天铜仪(复原模型)。

北宋时,科学家苏颂和韩公廉创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既是一个自动的天文仪器,又是一个比较完善的时钟,原台有三丈六尺高,台的正面设有五层楼阁,每到一个时辰,第一层阁的木人打着乐器报告时刻,二层阁的木人出来报时,三层阁的木人报刻。每到日落、黄昏、日出,四层阁的木人鸣钲打更,五层阁的木人出来报更。此外,苏颂增加了一个叫做天衡的机构,它控制着水轮的运转,相当于现代钟表中的擒纵器所起的作用。

到了元末明初,科学家詹希元创造出了“五轮沙漏”,它是用砂做动力的,即使是天寒结冰也能使用,它也有打时报刻的木人,其最大特点是有了一个完整的表盘,指针不停地工作着,很像现在的时钟。“五轮沙漏”的诞生为现代时钟开辟了道路。图为公元年左右科学家詹希元创造的五轮沙漏(复原模型)

在17世纪末,即清代初期,我国在原有发明的基础上,并参考了外国自鸣钟的构造,创造出了许多具有民族形式的精致美观的钟。图为清乾隆年间制造的楼阁式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