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东西
近日,中国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研究总监YangRui预测,台积电将在芯片制造业再占主导地位五年,此后3D封装将成为主要工艺挑战。
过去十年各种计算工作负载飞速发展,而摩尔定律却屡屡被传将走到尽头。面对更家多样化的计算应用需求,为了将更多功能塞到同一颗芯片里,先进封装技术成为持续优化芯片性能和成本的关键创新路径。
台积电、英特尔、三星均在加速3D封装技术的部署。今年8月,这三大芯片制造巨头均亮出,使得这一战场愈发硝烟四起。
▲英特尔封装技术路线图
通过三大芯片制造巨头的先进封装布局,我们可以看到在接下来的一年,3D封装技术将是超越摩尔定律的重要杀手锏。
一、先进封装:将更多功能塞进一颗芯片
此前芯片多采用2D平面封装技术,但随着异构计算应用需求的增加,能将不同尺寸、不同制程工艺、不同材料的芯片集成整合的3D封装技术,已成为兼顾更高性能和更高灵活性的必要选择。
从最新3D封装技术落地进展来看,英特尔Lakefield采用3D封装技术Foveros,台积电的3D封装技术SoIC按原计划将在年量产,三星的3D封装技术已应用于7nmEUV芯片。
为什么要迈向先进封装技术?主要原因有二点,一是迄今处理器的大多数性能限制来自内存带宽,二是生产率提高。
一方面,存储带宽的开发速度远远低于处理器逻辑电路的速度,因此存在内存墙的问题。
在传统PCB封装中,走线密度和信号传输速率难以提升,因而内存带宽缓慢增长。而先进封装的走线密度短,信号传输速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能大大提高互连密度,因而先进封装技术成为解决内存墙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另一方面,高性能处理器的体系架构越来越复杂,晶体管的数量也在增加,但先进的半导体工艺仍然很昂贵,并且生产率也不令人满意。
在半导体制造中,芯片面积越小,往往成品率越高。为了降低使用先进半导体技术的成本并提高良率,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将大芯片切分成多个小芯片,然后使用先进的封装技术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在这一背景下,以台积电、英特尔、三星为代表的三大芯片巨头正积极探索3D封装技术及其他先进封装技术。
二、台积电的3D封装组合拳
今年8月底,台积电推出3DFabric整合技术平台,旨在加快系统级方案的创新速度,并缩短上市时间。
台积电3DFabric可将各种逻辑、存储器件或专用芯片与SoC集成在一起,为高性能计算机、智能手机、IoT边缘设备等应用提供更小尺寸的芯片,并且可通过将高密度互连芯片集成到封装模块中,从而提高带宽、延迟和电源效率。
3DFabric由台积电前端和后端封装技术组成。
前端3DIC技术为台积电SoIC技术,于年首次对外公布,支持CoW(ChiponWafer)和WoW(WaferonWafer)两种键合方式。
▲a为芯片分割前的SoC;b、c、d为台积电SoIC服务平台支持的多种分区小芯片和重新集成方案
通过采用硅穿孔(TSV)技术,台积电SoIC技术可达到无凸起的键合结构,从而可将不同尺寸、制程、材料的小芯片重新集成到一个类似SoC的集成芯片中,使最终的集成芯片面积更小,并且系统性能优于原来的SoC。
台积电后端技术包括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和InFO(IntegratedFan-out)系列封装技术,已经广泛落地。例如今年全球TOP超算榜排名第一的日本超算富岳所搭载的FujitsuA64FX处理器采用了台积电CoWoS封装技术,苹果手机芯片采用了台积电InFO封装技术。
此外,台积电拥有多个专门的后端晶圆厂,负责组装和测试包括3D堆叠芯片在内的硅芯片,将其加工成封装后的设备。
这带来的一大好处是,客户可以在模拟IO、射频等不经常更改、扩展性不大的模块上采用更成熟、更低成本的半导体技术,在核心逻辑设计上采用最先进的半导体技术,既节约了成本,又缩短了新产品的上市时间。
台积电3DFabric将先进的逻辑、高速存储器件集成到封装模块中。在给定的带宽下,高带宽内存(HBM)较宽的接口使其能以较低的时钟速度运行,从而减少功耗。
如果以数据中心规模来看,这些逻辑和HBM器件节省的成本十分可观。
三、英特尔用分解设计策略打出差异化优势
和台积电相似,英特尔也早已在封装领域布局了多种维度的先进封装技术。
在8月13日的年英特尔架构日上,英特尔发布一个全新的混合结合(IntegratedFan-out)技术,使用这一技术的测试芯片已在年第二季度流片。
相比当前大多数封装技术所使用的热压结合(Ther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