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甘肃博物馆,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前的认知

母亲水窖

记得多年以前,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了一项“情系西部·共享母爱”世纪爱心行动大型公益活动,重点帮助西部地区老百姓特别是妇女摆脱因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

为了相应上级的号召,那时的单位和组织上号召干部党员捐款。当时的介绍是建一座水窖共需资金元,社会捐助一半,当地政府补贴一半,就可以解决一个家庭的吃水问题。

这可不是我们今天的大家所普遍使用的自来水,而是天上的雨水下到地下以后,把它们聚集起来,经过沉淀、过滤以后当饮用水。所以,给我的深刻印象就是,祖国的西部,特别是甘肃省,就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

大戈壁

那里有的只是茫茫的戈壁,干涸的土地和靠天吃饭的农民。而这些农民,在大旱之年,只能是望断云霓,期盼上苍的眷顾。

甘肃这种干涸缺水是历来就有的吗?那么这种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这次正好有机会走进了甘肃省博物馆,看了《古生物化石展》以后,才完全颠覆了我的认识——原来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的干旱其实都是地壳运动造成的。

博物馆

甘肃,目前这片干涸的土地,过去却从来不缺水,不光不缺水,这里还曾经是浩瀚的海洋呢。

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行星,它为多万种生命提供了家园,为高级生命——人类提供了生存空间。

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地球形成后的激烈震荡大约在39亿年前才结束,此后地球上出现了海洋,4亿年过去后,地球上出现了以氨基酸为基础物质的微生物群落,而人类的出现则更是地球漫长演变的一瞬间的事,由此可见,地球生命的形成是非常迅速的。

古生物化石

从地球上出现出原始生命开始,化石就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记录着生命演化的历史,可以说,人类对于生命演化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于化石。

数十年来,在甘肃的考古过程中,全省范围内发现了数量可观,门类庞杂的化石,这些标本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甘肃曾先后出土了亚洲最大的蜥脚类恐龙——马门溪龙,当今世界保存最完整的黄河剑齿象(即黄河古象),完整的古鳄鱼化石,还有许多现已灭绝,因而尤显珍罕的古动物,如鱼类、巨犀、铲齿象、库斑猪、剑齿虎、古长颈鹿、大唇犀、巨鬣狗等化石。

侏罗纪公园

甘肃的侏罗纪公园。这一时期,甘肃境内最大的变化是大规模的海退促使陆地上的湖泊十分发达,生活着大量鱼类。萦绕在湖泊周围灌木丛中,有各种昆虫。

鸟瞰当时的甘肃大地;丘陵上森林茂密,树下长着一些蕨类植物。林内、林外还长着不少苏铁类和银杏类植物,林外的植物覆盖度也很好,到处郁郁葱葱。恐龙蹒跚漫步于大地,丰富的双壳类为来往于水陆的鳄类、龟鳖类提供着丰富的食物。多么美妙的景观,整个甘肃就是一座自然界的大公园。

马门溪龙

马门溪龙化石最早是年在兰州海石湾发现的。它身长达22米,脖子长9米,高约4米,体重约40—50吨,是当时亚洲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

有“动物王国的巨人”美称。但它的头很小,不足一斤重。推测其习性为水陆两栖生存,马门溪龙生活在距今约一亿四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

那时的海石湾是一望无际的浅水湖泊,气候属亚热带,温暖潮湿。湖岸上生长着茂密的植物,恐龙即以此为食。与马门溪龙共生的还有剑龙、鳄鱼等。

记得有传说长颈鹿因为脖子很长,神经末梢传播速度很慢。比方说有柴狗咬了一下长颈鹿的腿,等长颈鹿反应过来,已经是三分钟以后了。那要是马门溪龙遇到了会是什么情况呢?恐怕把它的腿都吃掉了,还没有反应过来吧!

黄河古象

这是著名的“黄河古象”化石。但正应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那句俗话,在这里。遇到了不文明的行为,介绍黄河古象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