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子二代中华鲟回家啦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都生活着哪些生物呢?恐龙、剑齿虎……如今,我们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它们。有一种鱼类,它也曾与恐龙生活在白垩纪,却能够穿越时间长河,生存至今。它,就是中华鲟。
年4月9日,“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在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举办。尾不同规格的子二代中华鲟回到了它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长江,对天然水域中华鲟资源进行持续补充。
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与三峡集团一同开展“今天,我送中华鲟回家”远程直播活动,以“云放流”、“云课堂”模式,带领线上线下观众沉浸式观看不同年龄梯队子二代中华鲟放流。活动旨在加强中华鲟的科普宣传,为“全民共抓长江大保护”出一份力。
在活动现场,主持人让观众从五张照片中选出中华鲟,以此引题,并由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李洋博士科普不同鲟鱼之间的差别、中华鲟濒危级别、科学家们如何保护中华鲟,解答“为什么选在这个时间放流中华鲟、什么是放流梯队”等问题。
在主持人带领下,镜头转向今年放流的中华鲟,13尾10—14龄中华鲟采用了卫星标记,25尾6龄中华鲟采用了声呐标记,这38尾中华鲟分别在宜昌和上海长江口江段放流,实施放流中华鲟沿江洄游和海洋活动的双路径监测,评估放流中华鲟在我国近海海域分布范围,分析影响其野外存活及活动规律的主要环境因子。此项研究,为进一步有效保护中华鲟提供科学支撑。
在云互动环节,武汉现场听众积极提问,李洋博士就如何给中华鲟鉴定雌雄、中华鲟离开水可以活多久、中华鲟怎么通过三峡大坝、为什么中华鲟要“坐”滑滑梯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地回答。
本次活动以线下线上相结合形式开展,50名中小学生及志愿者代表参与线下活动,全网约21万名线上观众参与此次活动。借由“云课堂”,在观众的心里种下两颗种子,一颗是爱心的种子,希望大家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