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水缸又来闲逛啦~
扬州的图处理进度有点慢,来更新下文章换换思路,大家就跟着水缸的镜头继续在玻璃博物馆欣赏作品吧~
连接博物馆主馆与新馆的彩色玻璃廊道,有五彩斑斓的背景在这边自拍几张应该不错。
回到主馆还剩最后一个展区,一进来就能看到来自美国艺术家NANCYCALLAN年的作品《陀螺》。
这件作品就是Callan艺术创作理念的最好代表,以儿时玩具为灵感,形态又酷似传统威尼斯服装中的帽尖,充分表达了热玻璃吹制的流动性和从熔炉里收获的惊喜与乐趣之间的高超平衡。
这个看着像某大号蓝色胶囊的作品是来自日本艺术家狩野智宏年的《无定形》,不过这件作品可能更需要光线的衬托来表现自身的魅力。
艺术家总是渴望成为大自然的某一部分,而作品《无定形》便是这一创作理念的体现:把自己想象为水和沙子,流动的川溪将他变成不固定的形体,无数的泡沫偶然跃入其中,灿若天空星辰。
这件颜色特别很有视觉冲击力的玻璃制品是来自意大利艺术家DavideSalvadore年的作品《透明古柯叶》,其运用大地色系,用鲜艳的色彩加以点缀,会让人联想到沙漠上清澈的蓝色夜空或非洲纺织品的明亮色调。
这件透明的一抹蓝色制品是来自中国艺术家王建中年的作品《回声(ECHO)》,探索将积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造型艺术语言结合的途径与方法,将新理念和新材料有机融合,抒发一种博大、宽广、自然的情怀。另外左下角的纹饰很东方。
这件看似凤凰羽毛的制品是来自意大利艺术家LinoTagliapietra系列作品之一的《恐龙》,在Tagliapietra眼中,恐龙是强大而温顺的生物,很多时候他把它们想象成温和的水生动物。Tagliapietra居住在四面环水的地方,鱼和其他一些水生物总是给予其创作灵感。不过这件作品细长的瓶颈让水缸想到了尼斯湖水怪,或者蛇颈龙。
在一眼能望到底的展厅拍一张。
这件结合了纯几何图形的光学玻璃制品是来自斯洛伐克艺术家OliverLeo的作品《玻璃建筑—红色》,透明的上半部分采用透明光学玻璃,纯熟的冷切成型技艺展现出玻璃的四维状态,给观众展现光学玻璃的动态内涵。
来自美国艺术家JohnKiley年的作品《双重漂浮》,他试图让观众甚至他自己因玻璃这一材质产生紧张、担忧和渴望之感。作品那看似稳定却又不稳定的结构能使观众产生某种感受,一种离开玻璃这种材质就无法产生的感受。
主馆最后几个艺术品之一,是来自捷克共和国RadekStehlik的作品《我的心灵》,这是通过与捷克驻中国大使馆的合作,Stehlik将这件作品献给中国,并作为赠与上海玻璃博物馆的一件礼物。艺术家将哲学和心理学的内容纳入到了这件玻璃艺术品之中,体现了思想的自由与思维的重要框架。
我的心灵之上还有盏漂亮的玻璃吊灯,不过水缸觉得在白天不能完全展现她的美丽,毕竟夜晚才是灯具的舞台。
突然想起来在主馆入口处还有件作品没拍,今天人少还能回去补一张,人多的话不建议走回头路。
就是这件作品,在过了检票闸机后进入主馆展厅前的过道中,一个圆形铁环上固定了许多烧瓶试管冷凝器等。
电梯/楼梯从主馆出来回到入口的地方,有个白炽灯的灯阵,感觉可以用来打call。
来自廖裴的作品《连续的平面1平米》,具象的展现了某个时刻一滴水在一个平面上产生的涟漪。而且根据观察角度的不同,涟漪也会展现出不同的画面。
去年来博物馆是匆匆忙忙,没有好好逛下整个园区,这次终于可以得偿所愿。
逛了那么久,在餐厅吃顿午饭。
餐厅也是玻璃主题的,有很多玻璃器具和装饰。
园区里也有贩售商店,这堵玻璃瓶之墙在灯光的照射下又不错的视觉体验。
博物馆门口的玻璃墙
此刻假装有鱼眼镜头
空置的集装箱体上留了块油画般的缺口,与前方的红色立柱共同组成了一件艺术品,在拍摄时正好有小姐姐路过,成为此刻的画作。
出了六期,终于把玻璃博物馆的内容全部写完,然而现在好像又有名为《
你的影子的影子的你》新展,这名字有点绕口....在想要不要再去跑次?要到10月才结束还不急,先把扬州行的图修完是正事。最后惯例的求一波转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