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有一个传奇的园子人民资讯

北京中科忽悠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6.html

辽宁西部的大凌河边上有一个地方,叫上园。

园子就是园子,前面带一个“上”,

我相信一定有它的道理。

——题记

年,“十四五”开局之年的这个春天,一个大地桃杏花开,草木吐翠,草长莺飞的好日子,我来到这个辽西的大园子进行了一次采访。

这是一个长满了古老文化的园子,

地球上第一只鸟从这里飞起,地球上第一朵花在这里开放。

随意抓一把泥土,村民都能吟咏成诗。

一亿四千万年前的一天,天空湛蓝,阳光静静地照耀着现今辽宁朝阳北票上园这个地方,树林里洒下斑驳的影子,藤藤蔓蔓因此镀上耀眼的金色,原始的丛林和蕨类的世界流光溢彩。远处,草地上的一个个蓝色的湖泊被草地包围着,折射着灿烂的阳光。

在这样的境界里,一只恐龙长出了羽毛,正蹦跳着跟在伙伴的后面觅食。流苏一样的羽毛随着它的跑动在风中轻轻飘动,每一次跳跃,由于拍打翅膀,都比其它同伴跳得高,跳的远,圆圆的眼睛骨碌碌地转动着,为自己的每一次跳跃感到好奇,并且惊喜。很快,一阵清风徐徐吹过来,它又一次跳跃,迎着清风展开了双翅,随着不断地拍击,鸣叫,竟然迎风而起,离开了大地,开始在湛蓝的天空飞翔。它的身后,一群同伴学着它的样子,腾空而起。从此,地球上飞起了第一只鸟,天空不再寂寞,蓝天上飞翔的不仅仅是白云,雪花,雨滴了,还有了会舞蹈会歌唱的鸟儿。

鸟儿在天空飞翔,它的歌声唤起了大地上湖泊岸边的植物,或许那是一个春天吧,绝对应该是一个春天,一朵朵花儿开始绽放。

亿万年的巨变,在一次次大地的震动中,火山喷发,炽热的熔岩凝固成高山,弥漫世界的火山灰喷薄而起,又渐渐地在天空中沉淀下来。一个个安静的湖泊被掩埋,被挤兑,在变焕中流淌成了大河,集聚大海,灾难的叠压,如一本厚重的史书,记载下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光阴流逝,时间转眼到了年的一天,辽宁省北票上园镇四合屯村的一位农民,无意间挖掘出了包裹着这个奇特生物的岩石。

第二年农闲时候,这个农民将化石装在一个锦盒内,长途跋涉到了北京。几经辗转,他找到了时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的季强博士。季强一看到化石,立即被吸引住了,毫不犹豫地以博物馆的名义花费元收购下来。这个生物体态很小,长大约70厘米,宽大约50厘米,嘴上有粗壮锐利的牙齿,尾椎特别长,共有50多节尾椎骨,后肢长而粗壮,形似恐龙,季强博士将其命名为“中华龙鸟”。

年11月的一天,一位刚从北票上园镇黄半吉沟野外回来的同事为孙革送来了3块化石。由于当时比较忙,所以他只是将标本暂时放到了抽屉里。两天后,当他在研究室里小心翼翼地打开用纸包裹着的化石时,他被眼前的第三块化石吸引住了:在这片化石上有一株貌似蕨类的分叉状枝条,其似叶子的部分呈凸起状,显然不同于常见的蕨类植物。50多岁的孙革怀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他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的确,在主枝和侧枝上呈螺旋状排列着40几枚类似豆荚的果实,每枚果实中都包藏着2至4粒种子。他又把化石置于显微镜下更加仔细地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种子被保藏在果实之中。他激动地说:“这是确凿无疑的被子植物。”当晚,“辽宁古果”这个新的分类群便被确定了下来。

年的初春,课题组再征辽西,到达了发现化石的辽宁北票黄半吉沟。他们先后共采集到了多块化石,并从中发现了8块“辽宁古果”化石。

要知道,这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因被子植物突然在白垩纪大量出现,并因找不到它们的祖先类群和早期演化的线索而感到困惑不解,称之为“讨厌之谜”。多年后,“辽宁古果”的出现为解开这个谜提供了重要依据,国外有科学家预言:“由于‘辽宁古果’的发现,最终解开达尔文所称的‘讨厌之谜’,不会再超过10年。”

于是,在这里发现的带毛的恐龙,和被子植物花朵的化石,被誉为“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更为神秘的是,在上园大凌河边柳黄屯有座山,当地百姓叫“王八盖子”山,山顶上有一幅栩栩如生的“天鼋岩画”。最近,岩画的照片被一些专家看到了,猜想:这“天鼋岩画”可能与上古黄帝时代的图腾崇拜有关。所刻“龟画”分外传神,龟身宽约一米,龟尾至龟头长约一米五,龟头指向正北,远远对着烟波浩渺的白石水库,另18只小龟有序排列,若天上星辰。

这幅岩画到底有多远的历史,与中华文明有怎样的渊源,有待考古学家的考证,在此不能妄加猜测,但是,有一件事,也可以说是当地的古传的习俗:每年正月初一,老年人都嘱咐年轻人到这里放鞭炮,问其原因,都说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不知道为啥。

据考古发现,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开始,上园的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清代,蒙古贵族建朝阳寺上下院,民间俗称上园。千百年来,传统的工艺、习俗和民间故事在这里流传,让上园成为文化的“圣地”。

村里很多人都会写诗,有人说:“随意抓一把泥土,村民都能吟咏成诗。”每年村里还举行赛诗会,大家纷纷把作品拿出来交流切磋,这种氛围在村里已经延续了很久。

在采访中,我得到了一本村民的诗集《诗情上园》,捧读一首首泥土芬芳的诗,观赏新建的一千余米的史话、诗情、非遗、歌舞的文化墙,泥土芬芳的味道扑面而来,乡间的烟火韵味咂摸不尽。

在这个园子里,

朝阳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

播下了红色的种子。

年4月,在冰雪消融,风和日丽,春天来临的时候,朝阳寺出现两位风度文雅的陌生人,经他们自我介绍,男的叫翟少池,女的叫郝树芬,是夫妻关系。两人言称长途贩运倒卖烟土,折了本钱,要在这里改行办学堂,教书,为国为民造就人才,于是就在朝阳寺落了脚。

时隔不久,又有两位仪表端正,说话和气的青年出现,他们到这里访贫问苦求贤拜能,广交朋友,很快与群众建立了联系,这两个人住在朝阳寺喇嘛庙内。当时他们自报叫李佩芝,张志谦,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共产党人韩麟符和郑丕烈。他们是受党组织派遣到这里组织农民运动的,当时共来了五个人,以办学校掩护,发动群众,通过办学宣传革命,培养骨干,准备搞农民武装暴动。

“柳河川水清可人,

朝阳寺山碧森森,

拍手唱歌儿太阳出,

黄金时代正青春。”

嘹亮的校歌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振奋着辽西人民的革命激情。

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夜幕悄悄降临,浩瀚的夜空星光璀璨,微弱的露水闪不停地在天边闪烁,让夜空不再寂寞。借着星光,新荒地沟36个25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村头集聚后,悄无声息的离开村子,向大山深处走去。

这些人是在韩麟符等共产党员的组织下,采取桃园结义的方式,来“磕大帮头”的,这种磕帮头的仪式多在深山密林中举行。

他们悄悄地走出八里多地,来到山峦起伏,蒿草丛生,人迹罕致的一个山谷里,停下来,先是由地下党韩麟符讲话,他说:“我们穷人给富人当牛做马。拿身子当地种,到头来得不到温饱,军阀汤玉麟与土匪勾结暴虐农民,我们农民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组织起来推翻他们,打倒那些土豪劣绅,没收他们的土地,真正做到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钱同花……”

韩麟符讲完话,大家磕头宣誓:“兄弟患难不变心,为国为民不怕死,秘密活动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室。”

然后吃同舟共济饭。这样的科大棒头,在土宝营子乌拉草沟喇叭庙东山等一些村子都秘密进行过韩麟符,郑丕烈为秋季农民暴动建立联系运送军火,他们利用军阀内部的矛盾,弄到25万元买车火君火的经费,准备购置两台汽车,秋初已经运来两挺机枪两门钢炮。同年11月,朝阳市准备农民暴动的消息,失密军阀汤玉麟派兵征亚,一些骨干分子被捕入狱,朝阳支部领导的农民暴动计划未能实现。

虽然暴动失败了,但是在这里却留下了朝阳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历史,在朝阳地区播撒下了革命的火种,涌现了出不畏强敌的小英雄王维贤,省劳模朱彩云、金宝连、宝英杰等英雄模范人物。

为弘扬革命传统,保护红色历史,加强党的建设和青少年革命的传统教育,上园镇党委,政府在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投资近80余万元,在市委组织部、史志办和市关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上园镇朝阳寺村建设了“朝阳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以“第一党支部纪念馆”为依托,通过建韩麟符广场、修缮第一党支部原址。收集、整理、编写和发表本土红色故事,培育红色土壤,播种红色种子,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开创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截止目前,参观的党员干部群众及青少年已达余人,其中青少年占60%以上。

通过纪念馆参观,全镇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华民族解放史,更加热爱家乡、热爱党史,纷纷表示,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在这个园子里,

有一棵枣树,

大枣天下无双,

它有故事。

近几年,北票有一枚大枣引起了全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