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是博物馆发展之本。在北京西四有这样一家博物馆,在动辄亿万年“岁数”的藏品面前,其漫漫百岁“馆龄”宛若一瞬。
这就是创建于年的中国地质博物馆。在与中国现代科学同步发展历程中,这里积淀了丰厚的自然精华和精神资产,以典藏系统、成果丰硕、陈列精美,在亚洲乃至世界同类博物馆中享有盛誉。
仰韶文化、北京人头盖骨、中华龙鸟等一系列重大发现和原创科研成果;我国田野考古、古人类学、新生代地质学、古脊椎动物学、土壤学、地震学、宝石学等学科研究,都与这里有着不解之缘。
这里收藏地质标本20余万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其中有蜚声海内外的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著名古人类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学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鱼类、鸟类、昆虫等珍贵史前生物化石,还有种类繁多的宝石、玉石等一批国宝级珍品。
这里的石头会唱歌,那是史前生命的一曲浩歌。
从最早期的生物大爆发到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从脊椎动物出现、登陆到生物大灭绝,从恐龙与鸟类到哺乳动物与人类……这里展示着地球生物发生、进化以及灭亡过程。走完“在同一个地球上”专题展览,您可以作为“生物幸存者”更好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在同一个地球上”展览以珍稀和濒危野生动物标本为主,展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特点,向人们传达生命共同体意识:我们身边一虫一鱼、一鸟一兽,都和人类一样,是大自然的孩子。
作为命运共同体,如果不予珍惜,它们以及我们甚至没有机会变成化石,我们必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不只是化石,更是在百年沧桑中积淀的中国人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年1月开始,到中国地质博物馆,您一定要参观真正的“宝贝”:《地质先生》展览。中国地质博物馆与全国地质资料馆、中国地质图书馆三家联合举办的这一展览,展现了中国地学先辈在艰苦条件下,使科学研究方法成功植根中国,进而实现与中国文化融合的伟大历程。
该展览分为“地质调查、科学启航”“地学先驱、奠基之石”“先贤垂范、师生情深”“莘莘学子、家国情怀”四个部分,展出百年前中国首批地质学生野外实习报告以及地质先驱的珍贵文献。这些资料保存良好,内容完整,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三位宗师严谨的批改手稿,字体优美,呈现出宗师家风。
“通过本次展览,我们还想传播‘登山必到峰顶,移动必须步行’的科学教育理念,期冀以史为鉴,为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以启迪。”中国地质博物馆负责人对记者说。
文字记者:王立彬
编辑:贾真
图片由中国地质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