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领你学语文语文不用愁
今天是游学的第四天。今天的行程是要到大英博物馆参观。
按照我们之前的路径,要坐小火车轻轨。大概是从PurleyStation坐了两站到了伦敦桥站,然后又坐了五站,从伦敦桥站下车到了一个古老的地铁站centralline,地铁站内的壁画显示着它的沧桑感。
地铁站壁画从老地铁站又坐了两站。说到老地铁,英国地铁的历史感特别浓重,闷热潮湿没有空调,空气污浊,闷得人透不过气来。
地铁站一景地铁站虽然坐这么老的地铁已经是很难得了,但仍然感受到老地铁所带来的沧桑感,一路上所看到英国人的穿戴应该都是普通百姓的穿戴,西装革履的绅士是经常见到的。即使是坐地铁坐公共交通出行的这些男士们也穿得整整齐齐拎着质感很好的公文包,没有穿正装的男士们大多数都背着旅行包,女士们的穿着相对更加随意,想穿什么就穿什么。
伦敦的大街整体看还是很漂亮的,但是环境卫生有待改进,有些地方比较脏。
伦敦街景伦敦街景到了大英博物馆,我们从团队入口进入,看到仰慕已久的大英博物馆,心情很激动也很复杂。
大英博物馆入口大英博物馆入口大英博物馆入口进入馆内,首先来到了大中庭。
大中庭这是年左右才修建的,之前并没有。高高的穹顶之下人们熙熙攘攘,异常热闹。
接下来进入了参观环节。
参观帕特农神庙。
马头雕塑这里的雕塑惟妙惟肖,从展品的细节上就看出来。有一个马头,头部的鼻孔还有血管的纹路都十分的清楚,足以见得当时的艺术功底的雄厚。
神庙雕塑神庙雕塑神庙雕塑但导游说和中国人相比那就差远了。更增加了我对中国馆的期待。
来到埃及馆,说到木乃伊的故事,让我们对它充满了好奇,无数个造型精美的木乃伊摆在陈列柜里。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塑屹立于最显眼的地方。
拉美西斯二世雕塑木乃伊有的是大的,有的是小的,但无疑都很漂亮,据导游讲:一个木乃伊身上会有好多层棺椁,有一个贴身的,还有一个贴身盒子外头的外套,外套外再套一个铁盒子,铁盒子外头再套一个大大的石棺,数下来大概有四五层,埃及人用很复杂的工艺来保持尸体的完整性。出于对亡灵的尊重,我没有拍照。
埃及馆罗塞塔石碑对于我们最想看的还是中国馆。
红色的颜色,预示着这就是中国馆吧!
中国馆一景中国馆龙壁蓝绿相间的龙壁首先映入眼帘。
龙壁所有的展柜展满了来自中国的珍贵文物,展柜外面放着大件的珍贵文物。
雕塑中国馆展品一种无形的亲切感,扑面而来,包括汉字包括艺术品,都让人觉得太过美妙。
中国馆展品中国馆展品艺术品保存得非常完整,几乎没有破败的地方。我不遗余力地给每一个艺术品拍了照录了像。它们已经在外漂泊了多年,离开故土。
我们不惜奔波几千公里来看这些离开家乡很久的珍贵艺术品,尽管我们非常希望他们回到祖国,但现在似乎还不是一个最合适的时候。这些艺术品都非常精美,无与伦比。
特别是当我看到乾隆皇帝的玉玺之后更感觉到:这远离家园的物品距离故土如此遥远,是多么的孤独。很多都是不可再见。
乾隆皇帝玉玺乾隆皇帝玉玺除了艺术品之外,画作也有很多。
中国馆画作中国馆画作壁画雕塑中国馆展品另外,有专门的中国玉器陈列处。玉器很精美,中国人对于玉有独特的喜爱。在中国的玉器陈列馆里,陈列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到汉代之后的玉器。
玉石玉石在韩国馆旁边有一个专门的中国瓷器馆,里边陈列了几乎所有的中国瓷器的种类。
青花、钧窑、汝窑、定窑等等琳琅满目,可以用鲜艳无比来形容,蓝的比天都蓝,绿的比草都绿,黄的比皇帝的龙袍都黄。
瓷器瓷器蓝白相间的青花瓷纹路清晰图案美丽。此时我的眼中似乎只有了中国馆的物品。觉得它们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品。
瓷器其他的场馆也都进行了参观。特别是日本馆、韩国馆有着浓浓的东方气息。
日本馆展品日本馆展品偌大的大英博物馆,需要几天才能参观完毕,我们几个小时只是走马观花。尽管这只是1%的展品,还有99%的产品藏在珍藏在地库里。能够发现在中国馆参观的游客大部分是华裔,他们的口音来自于台湾、香港、大陆,甚至有的是亚洲的面孔操着英语,但能看出他们地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对祖国的一种归属感。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段参观体验,也能感觉到大家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
很多年轻的孩子看到馆内陈列的物品都叹为观止惊讶地说如此漂亮、如此美妙。感叹先祖们的智慧。
尽管这些展品不幸遭到劫难,漂洋过海来到异国他乡。但是我们相信有一天他们终究能够回到自己祖国的怀抱,回到自己的家。
对于大英博物馆的参观,我们不能说满意或者不满意,只能说圆了一个梦,很多的的物品只能在教科书当中看到,今天看到了珍品。而《女史箴图》在十月份才会展出,所以我们只能看投影。
女史箴图局部女史箴图局部在细节上能够看到宋徽宗的瘦金体,能够看到乾隆帝的题字,一饱眼福也感到很满意了。
平时在教科书上,所看到的一些图案,一些文字,今天在大英博物馆一饱眼福,十分满足!怀着复杂的心情我们离开了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正门大英博物馆入口一角今天的行程比较纯粹,遗憾的是时间不够,真希望能多待几天,好好欣赏一下这些世间少有的绮丽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