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直播间里展技艺

杨雪(右)现场给网友展示釉上彩技艺北京新闻中心供图昨天下午,北京新闻中心“双奥之城·看典”直播活动现场,洋溢着浓浓的非遗气息。本期直播活动主题为“匠心匠艺的守望”,现场邀请到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李琳琳介绍北京非遗保护传承的现状。此外,北京大方元鑫德珠宝行韩海娟,居仁堂京瓷(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白莉、杨雪,珠若瑞(北京)珠宝首饰有限公司李伟等嘉宾分别讲述了花丝镶嵌、京彩瓷、绳结等非遗项目的精湛技艺和传承故事。直播间里传承人话非遗、展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用数字多媒体技术

记录非遗技艺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李琳琳表示,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首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凸显首都历史文化价值,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李琳琳介绍,北京非遗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北京非遗在充分汲取各地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批技艺精湛、巧夺天工的宫廷艺术,如“燕京八绝”。二是多元融合,博采众长。历史上蒙、汉、满等民族在京建立政权,作为政治文化中心,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国家文化在京交流交融,出现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蒙镶、受西方文化影响的钟表修复技艺和内画鼻烟壶等项目。三是雅俗共赏,民俗淳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文化艺术发展兴盛,如京剧、评剧、相声、岔曲,还有五行八作、什样杂耍和百样吃食等等,生活气息浓郁。

将非遗资源完整准确地保存记录下来,已成为非遗保护的一个重点。李琳琳表示,近年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了大量工作,比如历时三年创作出版首部以中轴线为核心、突出文旅融合特色,讲述老北京城变迁和人文历史故事的《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体量达余万字,是迄今为止市场上规模最大、题材最广的北京中轴线主题历史文化丛书,填补了深度探访中轴线文化旅游资源类丛书的空白。此外,还编辑出版《长城就在屋檐下:长城非遗游》《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等作品。同时,利用数字多媒体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已有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拍摄制作口述、项目实践、传承教学影像资料等方式,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目前已开展六批共58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

花丝镶嵌技艺传承

离不开年轻人的参与

直播间里,一个一比一复刻的明万历皇帝所戴金丝翼善冠十分夺目。北京大方元鑫德珠宝行的韩海娟女士借此给大家科普了燕京八绝之一——花丝镶嵌技艺。这技艺到底“绝”在哪里?韩海娟表示,花丝镶嵌主要有掐、填、攒、焊、编、织、堆、垒八大工序,细分下来,每道工序千变万化,各有讲究。

“我觉得其中‘焊’这道工序是最难的,如果火候没掌握好,作品就全废了,前功尽弃。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匠心热爱和坚持的精神,在每一道工序中都蕴涵着匠人的情感,所以每件作品都是带有灵魂的。”韩海娟说,花丝镶嵌在过去属于宫廷御用品,以繁复和雍容华贵为特色。而在当代,任何一个工艺想要传承下去,必须得创新,符合时代的特色。

“我们尝试把欧式的制作工艺及表现风格与花丝镶嵌工艺相融合,在作品中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时尚元素,中西合璧,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提供出赋予历史、新颖别致、品质珍贵的原创首饰。而且我们在创新时要结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赋予作品时代特色,但关键是要保留传统工艺的精髓,运用老的元素,用极简的工艺去表达花丝镶嵌传统工艺的精湛和完美。”韩海娟说。

看到不少年轻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7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