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照片用光与影记录往昔的生活;一幅幅油画用斑斓的色彩讲述奋斗的故事;一件件雕塑用线条与轮廓赞美劳动的汗水……10月17日,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青海美术馆、青海省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美术类成果运用作品巡展新时代图景——决战脱贫奔小康青年美术作品展西宁站”在青海美术馆开展。
“没有人比青年人对艺术语言形式的丰富变化和艺术主题内容的内涵韵致更敏感,也没有人比青年人在艺术原则和艺术观念上更具有创新的愿望和担当。”策展人高岭说。6年来,一大批青年艺术工作者在国家艺术基金的引导支持下,将创作的目光和视野投射到祖国西部广袤的脱贫攻坚主战场,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佳作。他们发挥自己的所长,用手中的画笔和材料,将采风和调研的所见所感进行积极的内化和主动的构建,在意象丰富的世界里反复涵咏,最终外化为承载着青年人对脱贫攻坚奔小康美好期盼和愿望的艺术景象、景色和景致。
西宁作为此次巡展的第一站,是青海美术界的一件文化盛事。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漆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九大门类的展览不仅为青海人民奉献了一场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人民和谐幸福的优秀美术作品展览,更为青海美术工作者提供了一次观摩、学习、交流的宝贵机会。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事绘画工作的王立鑫在“56个民族”雕塑前久久驻足,“特别震撼,雕塑家的功底不得不叫人佩服!喜欢今天这种有意境美的美术展,使人感觉身临其境,很多作品都带有自己的特色,北方劳动者辛勤种植大白菜的场景、藏族年轻人硬朗的五官、强健的牦牛……让人看一眼就忘不了。”专程带孩子来观展的赵女士说:我这是头一次带着孩子来看画展,本来是想给孩子看看,结果自己看得入迷了,很多画和咱们的现实生活太贴近了,展现了当代年轻人创作力。”
展览中,有许多怀旧主题老物件展美术作品,缝纫机、黑白电视机、暖水壶……勾起了不少观众的回忆。董先生默默地凝视着用青铜做成的旧时的器具说:“我小时候家里就用这样的东西,现在都不在了,没想到这次画展能够瞧见。”
展览将持续到10月26日,期间免费对公众开放。
作者:记者钟自珍实习生郭雅稿件来源:青海羚网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