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张强通讯员王静怡王迪
“憋住气!好了!”几秒钟后,新冠疫苗的微小颗粒就通过雾化方式进入了受种者的呼吸道和肺部,疫苗接种完成!
前不久,在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的这段视频引爆全场。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这款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研究员陈薇团队领衔研发的雾化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采用雾化给药方式,所需剂量仅为注射式腺病毒载体疫苗的1/5,可以形成黏膜免疫。
北京时间7月26日,陈薇团队又传来好消息。由他们研发的雾化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I期临床试验数据,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在线发表。这是国际首个发表的新冠疫苗黏膜免疫临床试验结果。
图片来源:央视军事
研究结果显示,雾化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一剂雾化吸入用疫苗仅需肌肉注射疫苗剂量的五分之一,产生的细胞免疫反应水平与肌肉注射相当。肌肉注射重组新冠疫苗后第28天进行雾化吸入加强免疫,可诱导产生高水平中和抗体。
陈薇团队领衔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已于2月25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上市,是我国首个获批的国产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单针接种14天后即可获得良好保护效果,且可以在2-8℃条件下运输保存。
雾化吸入用疫苗与已获附条件批准上市的重组新冠疫苗在制剂配方、生产工艺等方面均相同。相较于注射式新冠疫苗形成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雾化吸入用疫苗可以诱导人体产生黏膜免疫,在病毒入侵的第一道关口预防感染和阻断传播。接种者不需要“打针”,只需通过雾化吸入设备将疫苗吸入呼吸道及肺部,从而获得黏膜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三重保护”。
图片来源:央视军事
年9月29日,该疫苗的临床试验在武汉启动,由陈薇团队医院共同完成。
今年3月23日,该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目前,该疫苗的Ⅱ期临床试验正在有序推进。
医院侯利华研究员介绍,雾化吸入用疫苗只需“吸一吸”即可完成接种,更加安全便捷,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推广使用。
“雾化吸入免疫方法,是采用雾化器将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提供黏膜免疫、细胞免疫和抗体三重保护,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与传统的肌肉接种途径不同的是,使用雾化吸入方式,无须打针,很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未来疫苗的安全性和可及性。”侯利华介绍。
编辑:张爽
审核: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