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北京时间6月10日,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万例。目前为止,也还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物,早日开发出疫苗以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成为世界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愿。
疫苗是全球最终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中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取得了哪些进展?疫苗何时能上市?中国的疫苗生产能否满足需求?就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我们的速度一点都不慢”
5月6日,科兴新冠疫苗临床前研究的结果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结果显示,科兴中维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在恒河猴模型中安全有效,这是全球首个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此前公司已获准在中国开展Ⅰ期和Ⅱ期临床研究。Ⅰ期临床研究于4月16日开始,目的是评估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免疫原性。在Ⅰ期临床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观察后,Ⅱ期临床研究已于5月初启动。Ⅱ期临床研究要在更大范围的人群中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以确定疫苗的剂量和免疫程序。
日前,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多单位合作,国家科技部“计划”疫苗专项首席科学家杨晓明、王辉、张云涛等共同在《细胞》在线发表研究论文,向全球介绍新冠疫苗研发进展:疫苗在小鼠、大鼠、豚鼠,兔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食蟹猴和恒河猴)中诱导出高水平的中和抗体,能提供针对SARS-CoV-2的保护。
现在主要的五种新冠疫苗设计路线为:核酸疫苗(包括mRNA疫苗、DNA疫苗)、重组基因工程(蛋白重组)疫苗、灭活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正在研制的候选疫苗超过种,其中小部分开始进行以人体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5款疫苗在进行二期的临床试验,我们的速度一点都不慢。”
“不会因为周期短而降低质量标准”
“中国的新冠疫苗研发不会因为周期短而降低质量标准。”科技部计划疫苗专项首席科学家、国药中生集团董事长杨晓明表示,在设计新冠疫苗工艺路线质量标准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对疫苗安全性的各项指标从严要求,没有因为时间紧张而减少其检测项目和质量指标。所有与疫苗质量相关的环节不减少、不省略,是保证疫苗研发安全性的第一要义。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也表示,疫苗是用于健康人的特殊药品,安全性是第一位。疫苗由完成临床前研究到进入临床试验,是一个很重大的进展,向应用又跨了一大步。在整个评审过程中,对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不会降低。目前社会对疫苗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