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大约1.25亿年前,两只生活在中国辽宁的恐龙,可能正在地下洞穴里打瞌睡。而突然间的火山爆发,让它们永远长眠在了地下。
这两只近1.1米的爬行动物化石保存完好。古生物学家将这两种新发现的爬行动物,命名为“辽宁长眠龙”。
研究人员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初步推测,它们在休息时突然被困在一个坍塌的地下洞穴中,这就解释了它们完美逼真的姿势,以及它们的遗骸为什么没有被食腐动物破坏。”
“辽宁长眠龙”现在保存在中国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它们是被当地农民发现的。一支由中国、阿根廷和比利时的国际古生物学家组成的团队,随后开始着手研究“辽宁长眠龙”独特的解剖结构。
分析显示,“辽宁长眠龙”是一种早期鸟脚类食草动物,用两条腿行走,类似于鸟齿龙和鸭嘴龙。从它有力的后腿和又长又硬的尾巴来看,它跑得很快。
此外,“辽宁长眠龙”很可能是一种穴居动物,这在恐龙中并不常见,但并非没有先例。
“辽宁长眠龙”铲状的鼻子可能帮助它在地下挖洞古生物学家表示,骨骼的某些特征表明,“辽宁长眠龙”可能会挖洞,就像今天的兔子;它的脖子和前臂很短但很结实,肩胛骨呈现穴居脊椎动物的特征,鼻尖形状像铲子。
发现这些化石的陆家屯地层,以出产非凡的化石而闻名。这些化石被认为是由一次古火山喷发而保存下来的标本——就像公元79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喷发所摧毁的罗马城市一样。
“辽宁长眠龙”化石还揭示了它们生活的其他线索。例如,与陆家屯地层发现的另一种不朽的恐龙——“美龙”不同。美龙是一种像鸟一样的伤齿龙,睡觉时尾巴蜷缩在脖子下。相反,“辽宁长眠龙”尾巴相当僵硬,柔韧性有限;因此,它不可能把把尾巴卷到脖子下面。
红色箭头指向被推测为胃石,“辽宁长眠龙”可能吞下这些石头来帮助消化另一个化石线索,包括一堆像小鹅卵石一样的化石,在其中一个“辽宁长眠龙”的胃附近。
研究人员说,这些鹅卵石可能是胃石,“辽宁长眠龙”可能吞下这些石头来帮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