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为未来五年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
描绘出一幅波澜图景
闻令而动创新潮涌
瞄准“共建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
同一捧长江水滋养下的成渝地区
科技创新协同合作乘势而上
科创工作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如果把科技创新喻为“通天塔”
科学普及则是“塔基”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年)》
对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作出深远谋划
今日,成渝CP再度携手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促成渝科普创新资源“通流”
成渝科普研学联盟成立
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线路首发
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资源揭晓
……
唱响科普“双城记”
开拓合作“新局面”
这个圈动万人口的科普创新圈
将科学基因深植成渝、创新生长
为推动成渝地区科普资源共享,深化成渝地区科技创新合作,10月26日,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主办的“成渝地区科普创新发展论坛暨科普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在重庆举行。建联盟、签协议、发线路、话未来……这场事关成渝两地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会议,为推动两地科技协同创新再上“新台阶”添加新动能。
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普司原二级巡视员、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邱成利,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科普产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周建强等参加活动。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吴序,重庆市文化与旅游发展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幸军,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翼致辞。成都市相关区(市)县科普工作的负责人和来自成渝两地高校院所以及科普基地的代表共余人参加活动。
成渝“新动作”建联盟、签协议,成渝谱写科普创新“新篇章”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科技先行
成都、重庆
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极核”城市,
加快科技协同合作,
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两地正加速相向而行。
今年上半年,在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蓉城科学之夜上,川渝科普基地创新发展战略联盟成立。而作为联盟成立后的首次“动作”,在今天的活动中,成都市科普基地联合会与重庆科普基地联合会代表成渝两地科普基地现场成立“成渝科普研学联盟”,成渝科普协同合作再“上新”,让科普之翼更为有力!
该联盟将搭建成渝地区科普研学交流、合作平台,并将在标准制定、政策调研、人才培养、科普研学线路和资源开发、科普研学基地打造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可以预见,这将为深化成渝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成渝地区科普资源共享、打造具有成渝特色的科普活动品牌、服务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注入“强心剂”。
政府推动,各方行动。在现场,成渝两地科普基地也拿出组合拳联手共进——在现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与重庆自然博物馆在现场签署《科普战略合作协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已成为全球开展圈养大熊猫保护科研综合实力最强、科技成果最多、繁育成绩最突出的专业保护机构,重庆自然博物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双方将立足各自优势,在展览合作、科普教育、展品制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以进一步盘活既有资源,激发产业活力,构筑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成渝地区城市群正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加速联合壮大发展,凸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跃升和未来发展的巨大前景,也为成渝地区科普工作和创新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更新的要求。”张翼介绍,目前,成都市科普基地总数达到了家,为市民共享科普红利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此次论坛既是为了贯彻川渝科普基地创新发展战略联盟的工作部署,也是为了更好的推动成渝地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将有力推动成渝两地科普工作协同,开创科普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具有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科普的新力量。”
培育科普品牌活动,强化科普阵地建设,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培养,提升科普服务能力……重庆市近年来科普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据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吴序介绍,截至目前,重庆市建设市级科普基地家,涵盖了场馆、教育培训、旅游景区、传媒、研究创新五类,科普专兼职人员数量近5万人,为重庆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此次成渝地区科普创新发展论坛暨科普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举行,将有利于深化成渝两地科普交流活动,推动城域两地科普事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形成强大的工作动能。”
成渝“新亮点”首次发布成渝科普十大研学路线成渝科普资源共享再上“新台阶”
成都、重庆科普资源丰富
如何进一步激活两地科普资源
成渝科普携手
互通互融共发展
“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线路”
“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资源”
首次发布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线路”覆盖了自然保护、生命科学、公路交通、航空航天、现代农业、防灾减灾、地理地貌等多个领域,是打造的极富成渝特色的“行走课堂”。
在此次发布的“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线路”中,大熊猫绝对是一个“热词”。“‘黑’与‘白’的多彩自然——大熊猫探源之旅科普研学线路”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互动性、探究实践与国际保护教育理念为一体,在解密大熊猫“前世今生”的同时,能够了解生物多样性和动物福利,真正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为期两天的课程安排中,第一天将“打卡”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参观大熊猫别墅区域,探秘大熊猫博物馆。在全面了解大熊猫历史文化后,将前往重庆踏上奇妙博物馆旅程——亲手设计绘画专属恐龙队服,变身夜探恐龙勇士,手提马灯,完成寻宝解密任务;第二天将深入探索重庆自然博物馆,在制作熊猫餐食、自然标本中,体会自然魅力,感受多彩世界。
从五丁开山的时代起,修路就是巴蜀儿女走出盆地、联通世界的不懈追求。“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线路”也聚焦交通运输领域,传承“两路”精神,推出“路连成渝,交通先行—探秘交通运输中的科工力量研学路线”。该路线串联起川藏公路博物馆、成渝高铁、重庆交大校史馆3个点位,打造了为期3天、以成渝交通发展、交通科技科普为主要内容的研学旅程——第一天,在成都“逛”博物馆,了解交通科技发展革新之路;第二天,在重庆参观重庆交通大学校史馆,再前往嘉陵江体验重庆其他交通工具、索道;第三天,学员们将畅谈“成渝交通对比”,交流研学心得体会。
川藏公路博物馆的馆长王蓉霞认为,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落实“双减”政策的双重背景下,以博物馆和成渝高铁为支撑的研学路线将使大小朋友们能够了解到川藏线建设的艰苦,珍惜现今交通建设成果,传承“两路”精神,“同时也为川渝两地汇聚、发挥科普教育资源搭建交流平台”。
从自然资源到航空航天,
从智能机器人到绿道科普
……
此次发布的“十佳科普研学资源”
包括成渝两地十大科普基地
和十大研学课程,
汇聚了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科普资源。
成渝科普未来要如何谋划?在活动上,邱成利带来了题为《国内外科普场馆现状、趋势以及对成渝科普场馆联动的启示与对策》的分享,科普研学在“双减”背景下有什么新机遇?周建强带来了题为《科普研学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机遇》的分享。
与此同时,成渝科普的“新碰撞”,来自成渝两地的科普基地,也在活动现场进行了交流。医院宣传部部长郑源带来了《“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媒体与科学传播》,重庆自然博物馆党总支书记、馆长高碧春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重庆自然博物馆的科普探索实践》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