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娃去挖矿,既亲近自然,又能感受探索的快乐!”最近,原本鲜有人至的门头沟王平口村废弃矿场,在贴上“亲子科普教育”“遛娃宝地”的标签后,掀起了“亲子挖矿寻宝热”。一到周末,就见上百人在山上挥着锤子、铁镐凿山挖矿……一窝蜂无序私采的背后,却是资源损毁,自然环境被破坏。
山坡被挖得到处是坑
周六,通往王平口村的潭王路两侧停了两排汽车,成群结队的大人和孩子拎着铁锤、小桶等工具往山上走。临近中午,迎面走下来不少“满载而归”的游人,一小男孩黢黑的小手里握着三块刚挖到的矿石兴奋地炫耀着。
路过一片废旧村舍,岔道口处立着一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门头沟区王平口治理区”的石碑。沿小路向左走,远远就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叮叮当当”声。循着声音来到“挖宝”现场,眼前的景象令人惊讶:山坡上随处可见一个个被挖出的大坑,到处是手拿锤子、铲子的“挖矿人”,其中有不少小孩,年龄小一点儿的蹲在大人旁边看着,稍大的孩子拿铲子在碎石块里翻找着。挖累了的人们就地野餐,山坡上被人丢弃的食品盒、塑料瓶等垃圾随处可见。
一名戴着黑帽子的男子和他儿子蹲在地上,用凿子向下使劲地刨,刨开表层碎石后,又刨出了个快一米深的大坑。男子用锤子把土里的石头全都砸碎,也没发现矿石,就和儿子继续向下刨。这时,两人挖得已是满头大汗。
“这全凭碰运气,不过也得有眼力,一般是青灰色的石头上带有一些铁锈色的容易出矿石。”一名身穿橘色衣服的男子边说边抡起锤子,对准他挑选的一块石头猛砸下去,破碎的石头里果真露出了嵌在其中的四四方方的矿石。
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这片矿区早已荒废多年,最近却又掀起了一股“挖矿寻宝热”,这少不了社交平台的推波助澜。在小红书和抖音平台上,可以看到上百篇门头沟亲子“寻宝”攻略。攻略中有推荐到王平口村挖黄铁矿的;也有去灰峪寻化石的……文末还附上了“亲子科普教育”“自然教育”的标签。
于是,带娃上山“寻宝”的人越来越多。尽管村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在通往矿区的小路上堆了两道“土墙”,安排人员值守劝返,用大石头放在路中央挡路。但这依然无法阻挡人们上山挖矿的热情。
“我们从去年开始经常来这儿玩,网上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现在来挖矿的人越来越多。以前还能找到大块的黄铁矿,现在基本上都是一些小碎矿粒了。”李先生坐在树林下,正把黄铁矿从石头里分离出来。他面前的小盒里,已经装了几十块黄铁矿,大部分都只有绿豆般大小,这些是他们一家三口7个小时的“劳动成果”。
只见他一手将拇指粗细的凿子放在岩石上,一手拿着铁锤使劲将凿子砸进石头里。一不小心,锤子落偏,正砸在了李先生的大拇指上。尽管戴着手套,还是让他疼得直叫。
记者观察到,挖矿的人群中,只有一部分家长佩戴了手套和眼镜,而孩子们几乎都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记者看到,一名孩子的妈妈以一块大石头当底座,用锤头卖力地砸着石头,一锤下去碎石四溅。蹲在一旁的小女孩距离很近,一片碎石飞溅到她的脸上,差点儿崩进眼睛里,女孩吓得大哭起来,脸上也留下了一道明显的红印。
观点
盲目挖掘是损毁和浪费
“良好的亲子自然教育,不该是建立在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北京自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高源说,“很多家长认为带孩子去野外采集植物、挖矿物,然后把它收集起来,就是学习和了解自然,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没有掌握专业知识,乱砸一通,会损毁完整的晶体,十分可惜。一些孩子挖到科研人员想找都找不到的矿石、化石拿回家后,只玩几个小时就扔了……这样的无序私采,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损毁和浪费。”
高源进一步解释,矿物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一块水晶哪怕只有指甲盖大小,都是用上万年甚至上亿年时间形成的。因此,从矿产资源保护的角度来说,不建议大家随意去开采和挖掘。从原则上来讲,采集任何矿物岩石标本也要获得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的审批和许可。比如一些脊椎动物的化石标本、鱼类、有脊椎的鸟类、哺乳类、恐龙蛋等化石就是明令禁止不能采集的,如果私自采集还构成了违法。
很多家长认为自然教育就是带孩子出去玩、出去看,其实真正的自然教育应该是从书籍或影像资料预习,到环境实践,再到巩固复习的一个闭环。在环境实践中,让孩子以观察为主,除照片以外,什么都不要留下,也什么都不要带走,“我带着学生们去野外时,会让他们带着放大镜、比例尺尽情地去观察,用手机拍照、录视频,可以局部或宏观地拍,带着环境拍,鼓励孩子多动笔记录,手脑结合。”
什么情况下可以让孩子在合法、可允许范围内进行少量采集呢?
这也需要遵循3个原则:是否有科学记录;是不是有相关的科学研究需要或探究需要;能不能妥善保管并用于科普。
“家长可以问一问孩子,你是不是愿意长时间去观察这个标本?是不是在研究这个标本?如果有了这个标本,能不能用它进行科普,与其他小朋友分享?”高源说。
如果孩子确实有探究和科普的意愿,那么可以少量地收集一些自然风化或自然剥落的小矿石回去观察。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给矿石写标签、做标本盒,记录它的海拔、产地等情况,然后做一份学习小报或是拍个小视频、发个微博。
这样既能让孩子增长知识,还能培养他的爱心和责任感,那么这块标本的价值就得到了更好地发挥。
(原标题:一片狼藉的“寻宝”地)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褚英硕文并摄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