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里的黄河象标本,藏到展柜里去

在自然博物馆展出了近半个世纪的黄河象骨架去“假”存真后,将与件(套)化石一起讲述古哺乳动物的演化史。今年暑假,自然博物馆“古哺乳动物专题展览”升级亮相,不仅刷新了该展历期展品数量之最,而且近年来中国发现的“新”化石也首次公开展出。

约平方米的展厅,浓缩了亿万年的古哺乳动物演化史。这座远古哺乳动物的乐园里,中华侏罗兽、双钵翔齿兽、南雄阶齿兽、剑齿虎、巨鬣狗、三趾马、猛犸象、巨犀、和政羊等一批远祖与后辈大集结,集中穿越地史时空集体亮相。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张玉光介绍,整个哺乳动物演化支系的大部分动物基本做到了全覆盖。

展厅里,明星展品黄河象骨架的展览方式却有了变化。躯体骨骼模型不见了,仅留下完整的头骨化石。张玉光揭秘,年为了拍摄科普电影《黄河古象》,黄河象的化石被装架至自博。年10月,化石配合国庆25周年活动展出。到了年,黄河象随“北京猿人展览”东渡日本展出。当时,由于头骨化石太过沉重,因此只有身体骨骼化石随展览在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进行巡展。从日本展出归来后,躯体骨骼化石被保存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至今,而头骨化石一直被收藏在自博。

“著名科普作家刘后一所著的《黄河象》,开篇第一句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当年很多人到了博物馆发现黄河象不见了,很遗憾。”张玉光说,博物馆就专门复制了一件黄河象骨骼模型,从年开始正式展出。“化石是一种特殊的岩石,长期暴露在自然界的空气中会发生风化。因此,每过几年我们就要定期为黄河象体检,比如‘刷牙洗脸’,清除掉化石表面灰尘后再刷上一层专门调制的保护胶以减缓风化的速度。”

年2月20日北京日报报道

此次改陈,自博几经权衡,决定收起“大吨位”、占地方的黄河象躯干模型。“腾出更多空间展示近十几年来新发现、采集的一些化石。”张玉光说,关于哺乳动物的起源和演化又有了许多新的化石材料发现,在甘肃临夏盆地发现的新生代时期的“巨犀”“剑齿虎”“巨鬣狗”等、东北松花江流域发现的冰河时期的“猛犸象”“披毛犀”等、东北辽西地区与“带毛的恐龙”一同出土的一些中生代珍贵的哺乳动物化石……这些都将出现在展厅里。“之前讲述从爬行动物演化到哺乳动物的早期环节中,主要参考国外发现的一些化石证据,这次随着中国境内新出土化石展品的展出,观众可以看到纯中国味儿的古哺乳动物演化史。”

值得一提的是,黄河象的头骨化石依然将成为展厅里的明星。“在布展过程中,重达1吨的大脑袋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难题。”张玉光说,为了能把头骨安稳放到展柜中,布展的工作人员要先把它架起来一点点,在下面垫木头,再架起来一点,再垫……直至头骨抬升到1米高时,用起重设备将其横推到展柜中去。“这个展柜也是专门为黄河象定制的,具有钢架结构,能够承受2吨重量。”

目前,古哺乳动物展进入最后的布展调试阶段,纯裸展的化石不再是主流,更多化石住进了温湿度更稳定的展柜。展柜内的灯光布置也均采用了冷光源。张玉光说:“黄河象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一代代青少年读着它的故事,前往博物馆一睹它的雄姿。今年暑假,它还会默默地陈列在博物馆里,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我们希望,未来会有更多人记住它,了解它辉煌的过去。”

——《黄河象》课文——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古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这具大象骨架高四米,长八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看,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在昂首阔步向前跑。那么,这头大象的化石骨架是怎么形成的呢?

大约二百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蒿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了。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

一群大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面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

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了河边,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水。可是河水很低,它够不着。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得饱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有多好哇!于是它又往前走了一步!没想到它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就踏进河底的淤泥里,深深地陷了进去。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老象侧起身子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往下陷。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即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

紧跟在后边的象都停住了脚步,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呆呆地站在岸边,又毫无办法……

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河水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它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和大牙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二百万年间,大地起了巨大的变化,往日的草原上升了高原,一座座山岭耸出了地面,在老象安息的地方出现了一条新的大河——黄河。又不知过了多少万年。年的春天,甘肃省几个农民在这里挖掘沙土,忽然发现沙土中有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上级报告。后来在考古工作者的指挥下进行发掘。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站在沙土里,脚踩着砾石。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就在原地没有被移动过,所以能保存得这样完整。

因为在黄河边出土,这头大象被命名为“黄河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