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恐龙馆探索博物馆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自年国际博物馆协会设立国际博物馆日以来,每一年都会有“博物馆与全球化”、“博物馆与无形遗产”等活动主题,引发业界和社会的思考。基于年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年“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的主题,是为聚焦在疫情存在、并且持续时间未定的状态下,面对未来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挑战,博物馆应该如何开启新思考、探索新模式、提出新方案。

从产业链分级来看,博物馆产业上游主要为文化发掘和文物修复业,将珍贵文物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保存,中华恐龙馆处于以博物馆为主体的产业中游和关联产业的下游。传统模式下,博物馆主要开展馆藏文物展览以及文物复刻仿品管理与营销,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居民文化消费提高,文创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一方面给博物馆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给居民带来更高的文化享受,同时博物馆和旅游结合更加紧密,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成为一个发展热点。中华恐龙馆作为博物馆界的“新秀”,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科普+游乐”的模式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市场化发展道路。在主题公园业界,中华恐龙园内拥有一个博物馆属性的中华恐龙馆;在博物馆业界,中华恐龙馆又是将游乐产业进行结合、市场化最成功的博物馆,成为产业创新发展实践。中华恐龙馆的独特发展路径,也给博物馆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01创新表现形式引发文化共情

人们进入博物馆的初衷是一种文化的共情。基于科普的展览展陈,是对展示物的还原和发扬,大众能从文字、文物或是其他的传承之中感受隐藏于其中的文化魅力。如何在橱窗之外,为大众带来全新的博物馆之旅,需要发挥更多想象。中华恐龙馆积极利用博物馆场景作为载体和舞台,通过推出“生命、丛林、地质、海洋、考古、探索、龙鸟、环保、纸带学堂”等实景体验式课堂和打造“化石猎人”、“夜宿恐龙馆”等研学产品,并推出博物馆人体艺术秀《消失的朋友》和沉浸式博物馆剧《迈乐de否冷》,在传递科普知识的同时,以新鲜的表现形式,引发大众共情共鸣。夜宿恐龙馆博物馆人体艺术秀《消失的朋友》

沉浸式博物馆剧《迈乐de否冷》

年五一,中华恐龙馆住进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中华恐龙园联合厦门科技馆推出了《与龙同行·虫现江湖》热带雨林爬宠乐园。37种雨林奇异活体动物,近万株雨林原始植物,展现了一个极具多样性的“雨林自然生态圈”,也为中华恐龙馆带来了新的活力。《与龙同行·虫现江湖》热带雨林爬宠乐园

02以人为本满足更多功能需求

博物馆之博,不仅在文物众多,更在于它与大众联系的广博,让人能在其中找到精神的增益和归属。博物馆产业除了创新运营理念、展示方式、文创营销,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人们的生活圈。

在此背景下,恐龙文化不再禁锢于博物馆之中,全新的雨林探险家、恐龙主题夏令营、中华恐龙园探索营地等产品不断涌现,与博物馆陈列的化石展品相互辉映,从中华恐龙馆博物馆产业延展而出的恐龙科普、恐龙研培事业不断壮大,随之而来的产业升级也变得顺理成章,成为恐龙园集团新的发展动力。

03“博物馆+科技”引发更多想象

在科技进步迅猛发展的今天,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博物馆的展览和体验。中华恐龙馆也在与时俱进,一方面在线上通过创作科普短剧、打造恐龙爱好者联盟等传播内容,吸引粉丝转化流量,另一方面通过推出起源墙、孵化恐龙蛋等互动体验产品,给大众更新鲜的感受,沉浸式体验科普知识和恐龙文化,不断尝试依托仿真、虚拟等技术,为游客带来动态、交互、沉浸、体验新形式。未来,通过更多人工智能、AR/VR等科技应用,让博物“动起来”、“活起来”将成为现实,给博物馆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今天,博物馆越来越走进大众生活,成为社会公众所期望的生活中的一部分。博物馆在人们心中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展览场所,在疫情之下,它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文化价值,这就需要博物馆不断探索自身文化,驱动价值的实现。博物馆的未来没有一定之规,重塑与恢复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博物馆的光芒不会因疫情而遮蔽,博物馆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

你可能错过的往期干货点击图片即可查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