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博物馆,馆藏珍贵动物化石保存之完整

大唇犀头骨化石,黄河博物馆藏。纵长69厘米,面宽18厘米,高35厘米,来源甘肃。大唇犀来自于地质中新世早期,是我国上新世非常繁盛的一类动物。它属于奇蹄类的角型亚目中的犀总科。奇蹄类的前后足常常只有三个起作用的趾,而在进步的现代马类中仅剩下了一个中趾。

高氏羚羊头骨化石,黄河博物馆藏。纵长29厘米,面宽6.6厘米,高14厘米,来源甘肃。此展品来自于地质中新世早期,为小型羚羊。

剑齿象牙化石,黄河博物馆藏。长厘米,来源甘肃和政。最大的剑齿象有9米多长、四五米高,体重好十几吨,以草食为主,每天食量达1吨至2吨。中国的剑齿象化石迄今为止已发现8种,其中以东方剑齿象多见。它们数十万年至数万年前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沼泽和河边的温暖地带,以草食为主,是继恐龙之后的“巨无霸”。

鹦鹉螺化石,黄河博物馆藏。直径15厘米,厚8厘米,来源西藏。鹦鹉螺化石来自地质古生年代的第二纪奥陶纪,时间距今大约为5亿年前,至迟不晚于4.4亿年前。鹦鹉螺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是极其珍贵的观赏贝类,因贝壳表面有赤橙色火焰状斑纹,酷似鹦鹉而得名。通常栖息在深海底层,主要以蟹类、虾类和海胆等为食。最早发现于寒武纪晚期,奥陶纪最盛,种类繁多,分布极广,此后逐渐衰退。现在世界上只存鹦鹉螺一个属三个种。

陆龟化石,黄河博物馆藏。纵长24厘米,面宽19厘米,高15厘米。化石来自于地质中新世晚期,陆龟属龟科陆栖爬虫类。皮肤表面干燥,前腿粗大而钝圆,后腿如象脚,具短趾,趾间无蹼,行动比较缓慢。背、腹面有甲。

鬣狗头骨化石,黄河博物馆藏。化石来自于地质中新世晚期。纵长24厘米,面宽14厘米,高9厘米,来源甘肃。鬣狗,哺乳动物,体型中等、是生活在非洲、阿拉伯半岛、亚洲和印度次大陆的陆生肉食性动物。外形略像狗,头比狗的头短而圆,毛棕黄色或棕褐色,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食用兽类尸体腐烂的肉维系生存。

野猪头骨化石。纵长23厘米,面宽10厘米,高10厘米,来源甘肃。化石来自于地质中新世早期,野猪又称山猪,分布范围极广,涵盖欧亚大陆。(图片版权均属黄河博物馆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