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山水处幽然旧居间
感受时间的静谧与深沉
山有山的巍峨,水常年澄澈,橘子洲头歌者往来不断。沿着山路向前,踏过险峻的河道,去凝视去触摸那一棵树、一块石、一眼泉,去理解那些苍松翠柏为何傲然挺立,去感受绵长的红色力量。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走进那片风景,让红色精神长久地浸润心灵。
爱国教育
在旅行中成长
REVOLUTIONARYCULRUREEDUCATION
游历见学,争做小小红船少年
红色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景区游览、夏令营活动。红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
红色教育务实的落点在于教育,呼唤有志青年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
文化浸润
延续精神力量
REVOLUTIONARYCULTUREINFILTRATION
红色文化并未过时
新时代,人们仍需要红色文化的滋养。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共产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如一九一九年主张“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一方土地
历史的回音
ECHOESFROMHISTORICSITES
寓教于乐的多功能场所
研学旅行必须依托活动基地才能实施,研学旅行基地作为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物质载体,其品质对教育活动成效至关重要。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
5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厅、教育厅、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全省研学旅行大会在峨眉山市召开。大会公布了全省首批红色教育和地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名单,并为研学旅行实践基地授牌。
名单包括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邓小平故里、朱德同志纪念馆、中国两弹城等个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峨眉山研学旅行实践基地、自贡恐龙博物馆、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等45家地学类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各基地要将研学旅行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尤其,红色旅游研学因其承担着“教育功能、政治功能与社会功能”,对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的研究尤为重要。
打破固有模式
否定也是一种新意
BREAKTHETRADITIONALMODELS
改革、重塑、求新、求变
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红色教育研学基地都存在发展模式单一、产品单调、课程设计不规范等问题,陷入了阶段性的发展困局。
体验感缺失
红色研学倡导把学习与红色研学实践相结合,强调学思结合,突出知行合一。因此,实践与体验是其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让学生体验什么,怎么体验至关重要。
但从当前红色研学体验项目内容来看,较为常见的为组织学生为烈士扫墓、参观名人故居、观看红色电影,学生真正体验到的内容较少。即便是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等活动,也依然为学生提供较好的住宿、餐饮,成为打着长征噱头的游玩活动。
项目设计偏离主题
不少红色研学点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包含当地特色文化,许多红色研学活动中设有体验陶艺、扎染、造纸、活字印刷等项目。“传统文化探访+传承红色文化”模式极为常见。
这些项目虽然体现了当地优秀文化,是进行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但如果与红色研学主题、目标无关,则并不适应放置在红色研学活动之中。
同质化现象严重
红色研学既要和当地的文化紧密结合,又要借助于当地的文化资源,体现地域特点。红色研学只有体现鲜明的地域特点,才有自己的思想灵魂。然而当前各地开展的红色研学活动设置同质化严重,且难以形成体系。
如著名的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有各自的精神内核,其学习方式、体验活动也自然有所区别,同质化的体验活动,无法将精神的内核进行传播。
那么,如何打破红色教育研学困局?
如何实现特色化、创新性发展?
根植在地文化深挖红色教育资源
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自身红色教育资源,塑造自身红色文化品牌,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与当地文化深度融合,找准当地红色文化精神内核,形成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梯度,让学生持续感受精神内核的滋养。
研究不同年龄段客群的需求点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客群,不同类型景区所需要开发的研学产品也有所区别。与学生成长需要相结合,密切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一切从学生发展出发,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成长空间。
加强红色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红色教育研学的发展对专业红色教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组建高素质、专业性强的红色教育团队是各大实践基地发展的关键。各红色教育基地应加强三个方面的团队建设;日常管理团队;教育课程研发团队;三是教师团队。
科学规范研学课程设计
目前市场上的红色教育研学产品大都千篇一律,没有创新性。传统的故居游览、扫墓等活动已经无法打动客群。各基地需创新研学课程设计,增强红色教育的魅力,才能吸引源源不断的客群。
具体来讲,各基地可从这几方面开展课程设计:客观把握教育规律,提升研学课程的科学性;创新研学产品内容与形式,提升课程的创新性与趣味性;积极接受课后评估(评价)反馈,及时检验课程时效,完善漏洞,提升课程品质。
红色精神一脉而传历久弥新
一首歌、一次旅行、一个场景、一次洗礼
在行走间感受体会历史的壮阔
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与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