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应该懂点设计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你好,我是贾伟,欢迎你来到我的设计课。

先简单做个自我介绍。不谦虚地说,我是国内唯一一个获得全球五项国际设计大奖金奖的设计师,包括德国的红点奖、IF奖,美国的IDEA奖等等。

年,我创办了洛可可设计,十年后,它已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整合设计集团。

年,我又创办了洛客,这是一个共享设计平台,聚集了四万多名来自全球的专业设计师、多万创造者用户,多家细分行业的生产供应商。

别误会,说这些不是为了吹牛,而是想告诉你,我不是一个设计理论研究者,而是一个长期的一线实践者。我设计过汽车、无人机、医疗设备,也设计过杯子、家具、内衣,等等等等,做过很多项目。我从这些项目中获得了很多经验,非常想要分享给你,所以就有了这门设计课。

我认为,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儿设计,应该说必须要懂一点儿设计。

你可能马上有一个问题就来了:我又不想当设计师,我为啥要懂设计?

那好,请问,无论你是科学家、工程师、记者、医生,还是老师或者其他什么职业,你要不要跟外界沟通?要不要把信息传递给其他人?

要。肯定要。那么,设计能力就对你有用。人类大脑处理图象的速度要比文字快6万倍,图像给人留下的记忆和感受本来就是比较深刻的。而且由于技术的发展,我们早已进入了一个视觉先行的时代。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视觉化了,9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形式传到大脑的。

比如说,出门在外要上厕所,最通用的标识是什么呢?肯定是两个小人,一个穿裙子,一个穿裤子,一目了然啊。如果是写字的话,万一是外国友人来了,看不明白怎么办呢?有些时候,通用符号、颜色,比文字沟通效率高。

而这些视觉信息,有很多都是经过设计师加工的结果,所以如果你懂点设计的话,无论是主动传递信息,还是解码别人传递给你的信息,效率都会大大提高。

当然,除了信息沟通的需求,你肯定还会有要把自己穿得更漂亮、更有风格,要给自己的房间做个装饰等等这种美好生活的追求。过去,我们把这些统称为“审美能力”,只有漫长的审美方面的积累才能拥有,而我要说,这种能力,其实是可以通过对设计思维的刻意训练来掌握的。

什么是设计?

那么你可能就想问了,要懂设计,我现在是不是得去学画画啊?

不,这其实是大家一个最常见的误解。受过美术训练,是成为一名专业设计师的基础。但是,设计师并不只是处理视觉问题,而且会画画也不是设计师最重要的素质。所以,如果你并不准备从事设计师这个职业,那么,不会画画,肯定就不是你搞懂设计的障碍。

设计师是干嘛的呢?根本上说,是要解决问题。只不过,是用形状、材质、工艺、审美等手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设计这个词听起来很现代,但它其实是一种很古老的人类活动,人开始利用周遭的条件,发挥创造力解决问题,就是在做设计。

在进化之路上,人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无穷的:要不要吃热乎的食物?要不要住得舒服一点?怎么能就近喝上干净的水?门口有条河,怎么过去?人类最早的设计,可能没有什么花样,就是用最朴素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说人吃饭用的碗,虽然也有形制差别,但大小基本上差不太多。我听过一种有趣的解释,说远古时候人吃东西喝水,就是双手这么捧起来,送到嘴边。所以有人就照双手一捧这个大小,做岀了第一个碗,一直沿用到现在。这不就是设计吗?

著名的设计理论家约翰赫斯科特有一句话写得很好,他说,设计本质上就是人类塑造自身环境的能力。我们用自己创造的方式改造环境,在满足我们的需要的同时,也赋予了生活以意义。

你往周围随便一看就知道,楼房是建筑设计,办公桌是家具设计,连周围的植物都是园艺和景观设计。我们几乎完全生活在人为设计出来的环境里。这一切其实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人为创造出的解决方案。

当然,当整个工业体系和市场营销发展到今天,人们几乎所有的需求都被用各种各样的产品满足过了,做设计师也就越来越难了。

如果你碰巧也是一位设计师,那么在这里我想对你特别说几句。专业上的那些东西,咱们过去在学校的时候都学过。但我相信你也有这种体验,就是真到了实战的时候,课题变了,大部分时候,你不是去做一个作品,而是要去解决别人的问题,有时候还是你之前根本不关心的问题。甲方要卖货,用户要性价比,你原来在学校干得得心应手的事JL,怎么不会干了呢?

别焦虑,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说,每一个心怀抱负的设计师,都经历过这种困境。走出困境的办法,就是理解别人,理解现实,踏踏实实做事儿。

设计的“读心术”

对于当代设计师来说,最重要的能力,其实就是运用各种办法,去深度挖掘和满足人的细分、深层、潜在需求的能力。我把它叫做设计的“读心术”。

怎么理解这个“读心术”呢?我给你讲一个例子。

日本有一位非常著名的设计师叫黑川雅之,也是我的老师,他被称为日本建筑与工业设计的教父、设计界的达芬奇。他一生获奖无数,比如全世界最著名设计奖:德国IF奖,他就获得过27次,还有不少系列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世界著名博物馆永久收藏。

但你知道他最厉害的一点是什么吗?他是一位非常罕见的、成功跨界全部领域的设计师。

他的第一身份是建筑师,设计过住宅,也设计过美术馆这样的公共空间,除了建筑之外,他还设计过家具、卫浴、灯、餐具,还有文具、钟表、数码相机,等等等等。到目前为止他设计过一万多件作品,你能想到的品类他基本都做过。

照常理来想,所谓“术业有专攻”啊,他怎么什么都能做呢?用黑川雅之自己的话说:

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个好的设计师不应该注重设计的表象形态,而是要站在人的角度,想办法让所有存在的物体更加合理化。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第二步,设计师才接着再去考虑功能、材料、技术、审美等等,解决具体的问题。

所以,黑川雅之告诉我们,设计师做的实际上是一个翻译工作。第一轮的翻译是设计师要把人的潜在需求翻译成设计点。第二轮的翻译是通过材料、技术、工艺等等手段,把这个设计点变成一个产品或者一个设计作品。

现在,咱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向智能时代过度的阶段。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再加上各项新技术的发展,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我们应该作出怎样的反应呢?

在我看来,有两方面:

首先,不变的是人。我们有各种各样现成的软件来给我们技术赋能,但读心,只能靠人。读心术,是一套通用技术,对于任何掌握它的人都有用处。

另一方面,变的是工具。以设计来说,信息网络的发展确实带来了很多新的可能,它让人们的生活从现实向虚拟延伸,也让创新的空间扩展了。

在变与不变之中,如何利用设计方法论解决问题,是我为你开这门课的目的。

现在为你介绍一下这个课要怎么学习:

第一讲,叫“设计的三条铁律”,我要为你讲一讲设计的几条判断标准。听完之后,就算你不会设计,但也能判断一个设计究竟好不好。

第二讲到第七讲,是课程的核心内容,我要用我亲自参与的几个项目来为你讲一讲实战设计的一套方法论,它包括五个环节。它们分别是,用户视角、用户场景、用户共创、用户服务和用户体验。再强调一次,理解用户是设计的重中之重。

第八讲到第十讲,我会带你回溯一下现代设计的历史,或者准确地说,是现代设计塑造现代生活的历史。你会发现,设计一直以来都在为我们服务,帮助我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世界。

我是贾伟,请你跟我一起,理解设计的关键,成为一个优秀的读心者和创新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