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就是一项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老技艺,同时它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盏与其他的传统手工艺不同的是,建窑建盏经历过“起死回生”的经历。虽然建窑在宋末元初因饮茶风俗的流变,逐渐停烧黑釉瓷,但在千年之后的工业社会,代表着黑釉瓷烧制技艺最高峰的建窑建盏,仍然牵动海内外陶瓷研究者、手工艺者、收藏者的心。
何为建窑?
福建的名字是唐代从福州、建州的第一字合并而来的,这两个城市曾经轮流成为当时福建地区的行政中心。宋朝时期,建州设立省一级的行政单位,还有当时全国四大官方铸币厂之一的建州丰国监,其中最重要的是,建州窑口还制造一种从普通百姓到权贵,甚至连皇帝都推崇备至的黑釉茶盏。
建窑总面积有13万平方米左右,一百多米的龙窑一次性可以烧制十万件建盏。在宋代建盏烧制的顶峰时期,水吉镇就是一个庞大的制瓷中心。而与别的地方不同的是,这里几十条龙窑烧制的瓷器几乎都是器型单一的茶盏。
宋代对于黑釉茶盏的钟爱,形成一种广泛的审美潮流。的鼎盛时期生产黑釉的瓷窑遍布中国,包括大名鼎鼎的龙泉窑、吉州窑、景德镇窑都在仿造,为什么建窑出产的黑釉茶盏在几百年来始终得到人们的青睐呢?不管当时的宋徽宗也好,当时的蔡襄也罢,宋代的文人学士都对黑釉茶盏的评价很高,都认为在黑釉瓷里是建窑烧得最好,品质最高。
北宋徽宗曾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能够得到皇帝的评价,可见建窑瓷在当时受到皇室的重视程度。釉的配方与火的精妙,烧出了建窑风格最美的韵味,成为中国古陶瓷中的精品之作。
建窑烧制技艺的恢复
年,《建瓯县志》记载,有人从水吉(曾长期隶属建瓯)的宋代建窑遗址盗挖黑釉碗,销往上海、日本。建盏开始被一些外国人认识到是真物,但建盏的烧制方法、作用、文化背景,在那时都是没有解开的秘密。
(1)在之后的几年里,一个就职于海关的美国人,詹姆士·马歇尔·普拉玛在福州的一家古玩店买到建窑黑釉盏,打听到它来自闽北的水吉之后,就开始策划去窑址调查。
年6月,普拉玛从上海取道浙江进入闽北,到水吉当地调查建窑遗址。到达目的地后,他大为惊叹,表示自己终于找到了建盏生产地,是他梦想许久的东西。
在寻访途中,普拉玛记录了当年水吉的风貌,并运走大量残片标本,加上在福州收购的整器,悉数运回了美国。这些珍贵样本,如今多保存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美术馆。
普拉玛离开中国后,在国外建窑的调查成果,引起当时西方人的轰动。可惜当时的民国没有重视,以至于关于建窑的考古调查,在建国后才步入正轨。
(2)年,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对芦花坪窑址进行首次发掘,发掘面积约90平方米,出土标本千余件。
70年代末,福建省博物馆的考古学者和厦门大学的师生对建阳芦花坪窑址进行二次发掘,取得了众多考察成果,确定了建盏是在龙窑中烧成的。同时期,轻工部要求福建省把失传八百年的建窑恢复起来。
年,为恢复失传数百年的建窑烧制工艺,重现建盏模样,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倡导、南平地区行署主导,由福建省轻工研究所负责立项,并承担建盏烧制技艺恢复项目,建阳县瓷厂协作组成科研攻关小组,项目展开场地设在建阳县瓷厂。
-年间,该所先后有两批次科研人员驻厂攻关,经过反复实验,逐步摸索出了“兔毫釉”胚釉配方和烧成规律,陆续在传统龙窑中烧制出多件与建窑“兔毫釉”相接近的盏类产品。
(3)90年代初,南平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研发恢复了兔毫、油滴、虹彩、金彩文字、油滴木叶等传统工艺。
在此基础上,经过数万次坯釉配方调试,数千次烧成工艺的改进,宋代曜变,曜星盏、毫变盏的烧制技艺也得以恢复,它标志着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得到了全面恢复。
1年6月,建窑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5月,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结语
建盏虽然是一个沉睡了几百年多年的“弃子”,但伴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总有一天它必将成为中国古陶瓷的“宠儿”。
建窑建盏对认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促进对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都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