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40多年守一方与时间对话的天地

01:53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新闸路石门二路路口,临街一家典当行里的一角,有一个小小的修表摊,不起眼到循着门牌号去找都可能错过它。

高高的柜台后,打开一盏小灯,光线下的一切,就是修表师傅张童樑的“王国”。固定座、镊子、拆带器、镊子、撬刀、开盖器、螺丝刀、钳子、胶水、冲针……张童樑右眼戴上放大镜,拿起用了几十年的趁手工具,细观表盘、指针、齿轮以及众多细小零件构成的精密世界。

图说:张童樑专注地修表。来源:新民晚报记者萧君玮摄(下同)

张童樑年出生,1岁多时罹患脊髓灰质炎,行动不太方便。张童樑的父亲是一名修表匠,从小耳濡目染,他也爱上了这门方寸间的手艺。年他开始学修钟表,不久主攻修表,辗转过几家知名的钟表店,这一干就是快半个世纪。

退休以后,张童樑继续摆摊修表。仅几平米的小小修表摊,一边是车水马龙,一边是人来人往,总有些嘈杂。在张童樑看来,外界再吵也不要紧,重要的是心静,“心不静,表是修不好的。”

图说:小小的修表台是张童樑的一方天地,很多工具用了几十年。

技术好,价格实惠,来找他修表的,很多是熟客。因为修好一块表而交了一个朋友,这样的故事有很多。而他手里接到的,不仅是一块块要修理或是保养的表,也是一份记忆,更是一份传承。父母祖辈留下的机械表,主人往往“不惜代价”,“哪怕修不好了,能让指针再走走也好啊”。

图说:很多送来修的钟表背后都有关于一个家庭的故事。

手上的活不停,耳朵里听着每块表背后的故事,张童樑总说:“表修好了,客人开心,我更加开心。”

眼睛好、手不抖,张童樑感叹年过七旬还能修表,是自己的福气。手清爽,良心守住,张童樑努力修好每一块手表,希望它们能继续笃悠悠地走,就像我们的生活一直向前。(新民晚报记者李若楠萧君玮首席记者陈炅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5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