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今夜面孔来认识一个来自广东河源的9岁男孩,张仰喆。前不久,他干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儿,发现了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并且和妈妈一起,报告给了当地的博物馆。
恐龙蛋化石,万年,就算是成年人碰到也未必能一下子慧眼识珠,但9岁的张仰喆却像并不陌生似的,那么他当时是怎么发现的?过程中又经历了哪些奇妙有趣的事呢?
河源恐龙博物馆馆长杜衍礼:这个恐龙蛋我们初步算了一下总共有11枚,大概每个恐龙蛋的直径在9厘米左右,埋藏在地下至少经历万年以上,在合适的地质结构环境中石化而形成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强:通过这一窝蛋我们就可以知道其它大量的,跟它相似类型的产出的层位、分布的情况、埋藏的规律。
在河源恐龙博物馆,来自中国科学院和当地的专家,正在对7月23日出土的11枚恐龙蛋化石进行修复,并作进一步研究。加上这11枚化石,在被称为是“恐龙之乡”的河源,登记在册的恐龙蛋化石已有枚,居世界之首。见惯了恐龙蛋的专家们,如今却满心惊奇,因为这次出土的化石,发现者竟然是一名9岁的小男孩。
他叫张仰喆,就是这次发现恐龙蛋化石的孩子。7月23日上午,他和妈妈外出游玩,途径河源紫金桥时,母子俩走到被洪水冲坏的桥边找石头玩。突然,小仰喆看到了一块有点特别的石头。
张仰喆:就看到一个圆圆的,好像是半个的东西,一半在这边,这边半个比较大,这个露出来比较小一点。我就碰了一下,它就掉了一块,我拿起来用手抹了一下就变成粉了,水泥不可能有那么软吧。
意识到这并不是普通石头的仰喆,马上告诉了妈妈,兴奋地问,这是不是之前在博物馆里见过的恐龙蛋!
张仰喆的母亲李小芳:滚下来的地方有个壳,那个壳的形状跟那个蛋很吻合,然后我就想可能(恐龙蛋的)可能性很大。
张仰喆的母亲李小芳:还有壳吗?
张仰喆:还有一小颗。
张仰喆的母亲李小芳:好,张仰喆好棒。
母亲李小芳马上把用手机拍下的视频发给了朋友,请朋友帮忙联系河源恐龙博物馆的负责人。经专家初步判断,这很可能就是恐龙蛋。
河源恐龙博物馆馆长杜衍礼:我们第一时间立刻派人去,像我们河源的这种红砂岩地区,就是白垩纪的地层里面都有可能出土恐龙蛋。
河源恐龙博物馆馆长杜衍礼:到现场看的时候,裸露出一枚恐龙蛋化石。按照我们的判断,可能有一窝恐龙蛋。就做了一个初步发掘方案,就沿着那枚恐龙蛋的位置周边挖了一圈,往下挖了几十公分,就一下子发现了下面其它几枚恐龙蛋。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强:虽然采集过程中有一些因为岩层的问题破掉了,但是我们还是保留了它完整的原始信息,这样的话我们在下一步修复的时候就可以把整个蛋窝给修复出来,为我们后续整个研究河源恐龙蛋的富集埋藏规律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性信息。
“遇见”恐龙蛋其实不偶然
为什么只有九岁的张仰喆小朋友,在他第一眼看到恐龙蛋化石的时候,就能够立刻感觉出它不是普通的时候,而且又回马上联想到可能是恐龙蛋呢?这位小朋友他一定不是第一次听说恐龙蛋,也不是第一次见到恐龙蛋,他对恐龙蛋化石的一些基本信息和知识,在平时就一定是比较了解的。
张仰喆的母亲李小芳:因为前一段时间我们学校里曾通知我们去博物馆,有个免费参观恐龙博物馆(活动),当时我也跟着去过博物馆,看着还有点像。
张仰喆:跟那边(博物馆)的无比像。
一直以来,张仰喆小朋友对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相关的东西都很感兴趣,与“恐龙”相关的科普知识,他并不陌生,说起来也头头是道。
张仰喆:甲龙,因为它后背上全是铠甲,尾巴上像锤子一样。
张仰喆的母亲李小芳:最喜欢的就是看书,如果他那本书没看完,你拉不走他的,阅读量比较大。
母亲李小芳说,她并没有在家里安电视,娱乐活动几乎都在户外,一有空母子俩就去图书馆看书,孩子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最大的鼓励。在学校,走廊上的书架也是张仰喆最喜欢的地方,他在同学们眼中是个十足的小书迷。
张仰喆的同学李宇博:他经常看那些科技书,那些恐龙书。
张仰喆的班主任郝文英:他性格比较活泼,他也是很善于发现的,很善于思考,很喜欢问问题的,可能(他发现恐龙蛋)虽然是个偶然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