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描绘文旅产业发展新画卷

  “河源属客家地区,有处处是绿、四季皆绿的华南第一大湖万绿湖,有树奇、石怪、沟幽、水秀的野趣沟,也有回归自然乡村、品味客家文化和苏氏文化的苏家围……”8月1日,随着河源旅游推介团走进新疆乌鲁木齐和宁夏银川,万绿河源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完美融合引起了新疆和宁夏人民的   近年来,河源在中央、省各项政策指引下,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驱动、以服务为依托,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红色经典”的城市品牌文化,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不断探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业为主体,文体休闲娱乐业、旅游购物业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河源的城市形象和影响力。

  打造文旅融合产业品牌

  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恐龙文化、温泉文化……推介会上,河源推介团对河源文化资源的介绍,让北方人民对南方这个有着独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山区城市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据了解,近年来,河源全力在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恐龙文化、生态休闲四个方面塑造文旅融合产业品牌。目前,全市已成功打造了佗城风景区、林寨古村、南园古村等多个以客家文化为核心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创作了现代花朝戏《母与子》《血田英魂》,大型采茶戏《花灯因你而亮》,客家山歌剧《娘·酒》,客家采茶小戏《送礼》等一批客家地方特色文艺精品;推动龙川佗城旅游产业园、和平林寨古村二期、连平燕岩古寺等项目建设。

  塑造客家文化品牌的同时,有着“中华恐龙之乡”称号的河源也不断擦亮恐龙文化品牌,将恐龙博物馆、市博物馆升级改造为河源恐龙文博园,并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文旅综合体,推出了动漫视频、主题科普乐园、主题研学及文创产品。这一系列活化利用恐龙文化资源的举措,满足了恐龙迷、古生物迷的需求,也为河源文旅产业加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河源近年来不断加强对红色革命文化遗址的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修缮了紫金苏区革命遗址群、东源阮啸仙故居、龙川县五兴龙苏维埃政府旧址等一大批革命遗址,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专家学者,红色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河源还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景点、推介生态旅游项目、营造优美生态环境、深度发掘生态文化、创新生态旅游产品等措施,形成了以万绿湖、镜花缘、万绿谷、野趣沟、桂山、霍山、越王山、九连山等为代表的“万绿河源”生态文化品牌。

  文旅融合有成效,文化创意产业也得到发展。近年来,河源积极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动首批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创建工作,引导文化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优化业态发展环境

  接下来,河源将根据《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系列规划,注重规划先行,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历史渊源,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互联网+文化”,积极运用新兴传播技术,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大力推动文化与金融、旅游、制造、农业、科技、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河源将坚持项目引领,持续推动文化领域的投资和建设。如,重点扶持建设以万绿湖及周边生态景区景点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度假产业带,以佗城、林寨、苏家围等为重点的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带及温泉旅游产业带等;实施园区带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孵化文化创意产业园,推进桃花水母大剧院文化产业基地、河源市大同客家文创园、高埔岗街道文化产业园等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古玩、字画、工艺品等收藏文化市场;建设文化专业街区,以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建设为抓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来源:河源日报)

责任编辑:李玲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