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德文创河北发现恐龙新物种窃蛋龙名字

11月26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宣布,在河北发现一个美颌龙类新物种。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发现的是只体长约30厘米,腿脚和尾巴都很纤细的小恐龙,但它动作非常迅猛,因此被命名为“迅猛龙”。

说到看恐龙,就介绍一个不错的地方那就是国家海洋博物馆。海博馆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堪比故宫博物院的海洋博物馆,被誉为“海上故宫”。是我国首座国家级、综合性、公益性的海洋博物馆,以地球、海洋、生命、人类以及相互依存共生的系统展示,揭示人海和谐的真谛,引导公众更加了解海洋、热爱海洋和保护海洋。

首批与观众见面的多件展品中,有琳琅满目的远古海洋生物化石、动物标本。接下来,重点去“龙的时代”展区里对几种恐龙物种一探究竟。

窃蛋龙

在大展柜的右侧展柜,展示的是爬行动物的繁殖。从已知的化石证据显示,恐龙和翼龙是卵生的,而海洋爬行动物是卵胎生的。

窃蛋龙是一群身上长有羽毛类似鸟类的小型恐龙,头部看似鹦鹉。“窃蛋龙”名字的由来,有个有趣的故事。20世纪20年代,在蒙古高原首次发现窃蛋龙化石,当时它的骨架正趴在一窝原角龙的蛋上面,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科研人员就错误地认为它是在偷窃原角龙的蛋,并将其命名为“窃蛋龙”。直到20世纪90年代,科研人员在蒙古国发现了窃蛋龙的胚胎蛋化石,才发现原来最初的恐龙蛋不是原角龙的,而是窃蛋龙自己的。但是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要求,窃蛋龙的名字不能改变,也只能延用至今了。

恐龙的演化与鸟类起源

这里展出的是恐龙的演化和鸟类的起源以及与飞行起源相关的化石复原模型。

现在天空飞翔的鸟类属于恐龙的后裔。鸟类的飞行起源,一种是“地栖起源”假说,又称“陆地奔跑起源”假说,即两足行走的恐龙在快速奔跑过程中由辅助性的捕食、抓握和平衡功能的前肢逐渐拉长,演变为具有羽毛的翅膀,进而获得了滑翔乃至飞行的能力。这里展示的恐爪龙、始祖鸟等模型化石原型的发现,可能为这种假说提供了证据。另一种是“树栖起源”假说,即能在树上攀爬、跳跃和滑翔的爬行动物,前肢可能发育了雏形羽毛,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雏形羽毛不断进化,演变成飞行羽毛,获得飞翔能力。这里展示的胡氏耀龙、近鸟龙、热河鸟、会鸟、孔子鸟等模型化石原型的发现,可能为这种假说提供了证据。目前学术界偏向于“树栖起源”假说。

霸王龙

在展台中央,是一个体长10米的霸王龙骨架复原模型。霸王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龙之一,也是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肉食恐龙之一。“Dinosaur”一词由英国著名解剖学家理查德.欧文(R.Owen)年创建。“Din-”源于希腊文“deinos”,意为“恐怖”;“-saur”也源于希腊文“sauros”,意为“蜥蜴”,二者合成一词意为“恐怖的蜥蜴”。由于亚洲人,尤其在我国,习惯将远古大型生物称为“龙”,故而将“Dinosaur”一词译为“恐龙”。恐龙最早出现于三叠纪晚期(距今2.25亿年),繁盛于侏罗纪和白垩纪。霸王龙拥有非常小的前肢,一般个体的长度仅有80厘米左右,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手臂,这对于霸王龙的巨大体型和后肢来说,前肢显得非常细小。其作用仅仅是平衡工具而已,用来平衡它们巨大的头部。因为它们的手臂非常小,而霸王龙的头骨长,所以霸王龙无法摸到自己的嘴,更无法触及到到自己脚部。

据化石证据显示,恐龙并没有灭绝,它们的一支演化为鸟类,至今仍在天空翱翔。另外一个有趣的假说,就是已知最聪明的恐龙——伤齿龙很可能会向人类进化。虽然它个子很小,但其大脑却是所有恐龙中最大的,也是构造最复杂的。加拿大古动物学家戴尔罗素就设想过,如果没有万年前的大灾难,某些恐龙很可能进化成为代替人类的一种动物---恐龙人,成为地球的主宰。

展览是博物馆建设和运营的“灵魂”。北京洛德时代文化产业集团公司策展团队结合国际博物馆发展趋势,运用最新展陈技术,从展览选题、创意策划、内容设计及展示手法上,博采众长,反复研讨,从而圆满完成了国家海洋博物馆“龙的时代”展厅的策划和设计工作,获得广泛好评。

北京洛德时代文化产业集团是一家集文博、文创、文研、文教、文旅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集团公司。长期致力于为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等提供总体规划、展览策划、展陈设计、展品研制、布展施工、运营管理、培训咨询等一站式、全链条、全方位的价值赋能落地服务。先后十余次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