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周杰
日前,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发现大量恐龙足迹。
消息一出,立马上了热搜,网友纷纷感叹:天啦噜!承德避暑山庄竟然是是“侏罗纪公园”!
就连承德本地人都震惊了,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承德避暑山庄有恐龙生活过的痕迹......
针对这件事,承德市文物局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2月6日共同召开了“避暑山庄恐龙足迹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张桂芹摄
中、美、澳科学家联合宣布,他们的研究团队完成了河北承德地区的恐龙足迹研究,令人称奇的是,这些足迹很多分布在承德避暑山庄,这个世界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的地面上,是世界罕见的将古生物遗迹化石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案例。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年最早发现恐龙脚印
年4月5日,哈佛大学的生态学家福曼(RichardT.T.Forman)和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黄润华在承德旅游期间,在承德避暑山庄的热河泉动侧和东南侧的厚板上发现了超过20个恐龙和鸟类脚印。
须弥福寿之庙地面足迹
而后,在须弥福寿庙正门和牌楼的厚板上发现了超过40个长度在6厘米到20厘米之间的恐龙和鸟类脚印。
须弥福寿之庙地面足迹
年的4月21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郭建崴和尤海鲁对承德地区进行了调查并且在热河泉附近的铺路石板表面上发现了单个的足迹化石。而后,该区域发现恐龙足迹的新闻就经常在媒体上出现。
年发现水生鸟足迹
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马丁洛克利教授等学者描述了该地区发现的一块厚石板上的四个鸟类足迹,归入水生鸟足迹(Aquatilavipes)。
年发现大量恐龙足迹
年开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团队陆续对麻地沟、避暑山庄、须弥福寿之庙和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等地的大量恐龙足迹化石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重点考察了麻地沟足迹点。
避暑山庄地面的恐龙足迹
麻地沟产出铺路石板,在年至80年代初,承德避暑山庄和八座周围寺庙的修建都采用了这些地区的石板。目前在麻地沟遗留的足迹已经不多,而大量的足迹是保存在避暑山庄的地面上。
足迹化石的原产地—麻地沟村
承德地区保存恐龙类型多种多样
承德发现的保存最好的一批肉食恐龙足迹
01恐爪龙类足迹
产于麻地沟足迹点,平均长度为8.7厘米,足迹具有两趾印痕(第III趾和第IV趾)和圆形脚跟,这种形态表明了其与恐爪龙类的亲缘关系,被归入伶盗龙足迹(Velociraptorichnus)。
足迹化石的原产地—麻地沟村
恐爪龙类恐龙包括了伶盗龙类与伤齿龙类,这类恐龙的共通之处就是它们都长着大型的、弹簧刀般的第Ⅱ脚趾,这是它们捕猎的“杀手锏”。有趣的是,该第Ⅱ脚趾在恐龙平时行走时并不与地面接触,于是就留下了两趾型的足迹,这些足迹统称恐爪龙类足迹。
承德地区发现的驰龙足迹化石
02实雷龙足迹、跷脚龙足迹
分布在承德各个足迹点,这些三趾足迹至少有个足迹,其中个是完整的足迹。
普陀宗乘之庙地面足迹
这些足迹中,中趾比较短的属于实雷龙足迹
实雷龙足迹造迹者为中型肉食恐龙绘图FredWierum来源Wiki百科
中趾比较长,归属于跷脚龙足迹
跷脚龙足迹造迹者为小型肉食恐龙绘图MichaelB.H来源Wiki百科
03韩国鸟足迹
分布于麻地沟足迹点。该足迹点保存了至少四条连续的三趾行迹。这些足迹平均最大长度为3.4厘米,最小长度为2.5厘米,最大长度为4.6厘米。从形态上看,这些鸟类足迹被归为韩国鸟足迹类型。
承德地区发现的鸟类足迹
韩国鸟足迹最初发现于韩国咸安郡,是一类非常典型的中生代鸟类足迹。韩国鸟足迹属于鸻鹬类足迹,鸻鹬类在英文中被称为Shorebirds,直译为滨鸟类,这些鸟类中最大的不过体长70厘米,体重余克,因此也称之为小型涉禽。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大部分时间栖息于各种湿地,主要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为食,绝大多数种类有迁徙习性。
04可能的雷龙足迹
承德避暑山庄足迹点产生了一些椭圆形的痕迹,长度28.9厘米,宽22.6厘米。在形态上类似于蜥脚类动物的后足迹,例如白垩纪最出名的蜥脚类动物足迹:雷龙足迹(Brontopodus)。但是,由于保存较差,没有行迹,目前还不能完全确认。
“侏罗纪公园”还出现在校园里?
上个月,一处校园里的“侏罗纪公园”在网上走红。
这座“侏罗纪公园”恰好也在河北,这是河北地质大学的地球科学博物馆内藏一只名叫“不寻常华北龙”的镇馆之宝。
它体长20米,背高4.2米,头高达到了两层楼的高度7.5米,是国家级文物,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化石。
这只恐龙化石由该校师生于年发现、修复、研究等。由于大型恐龙骨骼保存完整的条件非常苛刻,国际上一般认为,大型恐龙骨骼的保存达到30%就很不寻常了,而这只恐龙的真骨化石保存达到70%,远远超过了国际标准,而且它发现于华北地区,所以称之为“不寻常华北龙”。
它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已发现的晚白垩世个体最大、时代最晚、保存最为完整的稀有巨型蜥脚类恐龙化石。
图片来源:中国地质大学邢立达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