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维尼妈妈沐滢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我想说说那些带娃逛博物馆的事。
这几年,“博物馆教育”成了香饽饽,每次去逛馆都会发现带娃的家长越来越多。
博物馆教育之所以火爆,和近几年教育观念的转变有着很大的关系。
随着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定义的修订,教育被列为博物馆功能的首位。
年,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博物馆教育正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那些和博物馆题材有所涉及的题目,也成了中高考出题老师的心头好:
抛开如此功利的角度,但从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早就人生格局方面,恐怕哪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井底之蛙,都希望他们有更开阔的眼界,逛博物馆就成了让孩子见世面的好方式。
可是不知家长伙伴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疑惑:
为啥同样都是逛博物馆,别人家的孩子收获满满,仿佛就是“人肉照相机”,看过的大部分内容都能牢记于心,而自己家孩子就只是走马观花,照片啪啪啪地拍了一大堆,回来啥也没记住,想让他带着小本字记上点啥,立刻就噘嘴觉得没劲了。
带娃逛博物馆,究竟如何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呢?
一、首先要明确初衷:为什么要带孩子去博物馆
大语文时代,我们对于孩子的传统文化、古诗文的培养也从幼儿园就开始了,但是我们获得这些内容的方式也大多很单一——从书本中来,从课堂中来、从老师的口述中来。
近几年,新一代父母也开始转变观念: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孩子通过更为直观的方式接触历史、接触艺术、接触自然和科学,最直观和形象的方法就是去参观博物馆。
通过对博物馆里的实物的学习,利用视觉形象加深记忆。
在了解文物精彩的背景故事的同时,学习到历史知识,当然也经历了一次审美体验。
为了让孩子学习更多知识增长见识而带他们去博物馆这无可厚非,但是这些都要建立在首先培养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
因此,带孩子去博物馆的初衷,更应注重一下三点:
1、以更直观、更新奇有趣的方式,让孩子建立起对某个方面的兴趣爱好
2、用孩子没见过的新奇事物点燃好奇心,回家之后再翻阅书本资料丰富知识面
3、给孩子放松和减压,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二、带孩子逛什么样的博物馆
博物馆达人姜松在一次采访中,曾将博物馆按照功能简单划分为几类:
例如按照内容来分,有古博物馆、艺术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科学博物馆还有综合博物馆。
想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兴趣,就带他去逛什么样的博物馆,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去逛什么样的博物馆。
孩子就喜欢那些瓶瓶罐罐,多带他们逛历史博物馆;
孩子喜欢看画,喜欢收藏,喜欢各种奇怪的小东西,可以带他逛美术馆,一些私人收藏类的博物馆;
孩子喜欢舞刀弄枪、飞机大炮,带他逛逛军博……
但这里也要注意的是,带孩子的逛馆时间不宜过长。
因为要遵守博物馆里的公共场所秩序,孩子不能大声喧哗、也不能在场馆里跑跳打闹,加之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度和做事专注度需要由短及长、由浅入深,对3-6岁的孩子持续逛馆时间最好在1-2个小时以内为宜,6岁以上的小学生可以适当延长。
三、切忌拍照和强迫记录,但要带着孩子深度思考
年我在成都逛四川博物院的时候,目睹了以下的一幕:
一位妈妈带着两个孩子逛馆,一个已然是小学生,一个可能还没有上学。两个孩子显然已经看腻的眼前的瓶瓶罐罐,一心想去附近的浣花溪公园,可是这位妈妈显然不想错过这次让孩子们多学多看的机会。
无奈,这位妈妈用手机把眼前展区里的瓶瓶罐罐用手机拍下来之后就走掉了,一边走一边对大孩子说:让你记笔记你不记,拿手机给你拍下来了,回家记下来!
手机拍照越来越方便记录的当下,其实我们带娃逛馆的时候或多或少想利用手机拍照的方式“偷个懒儿”、“多记下些什么”。
但其实这完全是无用功,甚至降低了孩子逛馆兴趣。
我们以为自己把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了,回去还能和孩子温习一遍,但事实上,回头这些照片很多伙伴都是理都懒得理地扔进了网盘,更别提再拿出来看看介绍里都写了什么,孩子逛馆就是在走马观花。
时间有限,我们带孩子能看多少就看多少,不要一味地贪图多看而忽略了让孩子对某一个感兴趣的物件去深度发觉、探索和思考。
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带着孩子短时、持续、多次地逛馆。观察孩子对什么最感兴趣,停留在什么地方的时间最长,有的放矢。
家长伙伴不妨问孩子这三个问题:
你看到了什么?
你最喜欢什么?
你因为什么对它感兴趣?
然后跟随孩子的答案和想法,在某一个展馆区域里和孩子共同探索、寻找答案。
四、用逛馆以外的方式拓展知识面的学习
逛博物馆是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的方式,它是孩子拓展知识面的一种方式,更能让孩子接受,但绝对不是唯一方式。
所谓别人家的那些逛一次馆就收获颇丰的孩子,你所看见的是他通过逛博物馆学到了什么,而看不到的是其实他在此之前利用书本知识、多媒体知识的长期积累。逛馆,不过是使得他的知识积累更高效了,也更加深刻了!
以历史题材为例:
可以带孩子看一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可以看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
因为喜欢读书,所以我的育儿感受便是:阅读能够弥补看馆之后“过目就忘”的弊端,增加知识面。
这些书本、多媒体的知识补充,可以在逛馆之前,以攻略的方式做一个准备,可以在逛馆之后,以知识补充的方式阅读。
往往孩子会在书中或者视频中看到他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那些“见过面”的物件,更能够加深印象,并且深度探索。
在适合4-10岁的孩子阅读的童书方面,我最近入手了两本《国宝带我学历史》系列绘本和孩子共读,就是侧重于在逛历史博物馆和综合博物馆时给孩子的知识面补充。
这套书一共分为两本,《手电筒里的博物馆》和《你不可不知的32件国宝》。
这两本书,想用“吹爆”这个词来推荐!
先来说说这本《手电筒里的博物馆》。
它的创作创意,来源于原创作者——狐狸家原创团队编辑老师的一次亲身经历,带着孩子逛一个私人博物馆并且夜晚露营在博物馆内之后,迸发出的创作灵感。也可以说,它是跃然纸上的中国版《博物馆奇妙夜》。
看过电影《博物馆惊魂夜》的伙伴都知道那部电影的离奇剧情,在夜黑风高闭馆无人的博物馆里,恐龙、原始人、小人国里的印第安人纷纷活了起来,把偌大的博物馆闹翻了天……
而这本《手电筒里的博物馆》便是用了时下非常火热的“穿越”方式,让露营在博物馆里的小主人公——小狐狸呼呼,身临其境地穿越到了文物所在的年代,和古人们一起经历奇妙的探险旅程。
这本书也向孩子们展现了6件收藏在我们国家几个不同的博物馆里的传世珍宝: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陶盆、
秦代兵马俑、
唐三彩载乐骆驼俑、
北宋白釉定窑孩儿枕、
明青花瓷、
清代云锦织成的女服和缎裙
还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般地以穿越方式跟着古人回到秦灭六国的战场:
万国来朝的盛唐:
熙熙攘攘夜生活现代化不输当代的北宋汴京:
跟着明代郑和一同下西洋:
还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花朝节”和“京剧”。
如果说这本书是以故事的方式让4岁以上的孩子对博物馆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另一本《你不可不知的32件国宝》就更适合6岁上的孩子拓展知识面。
书中以图鉴的形式为孩子展现了32件珍藏于我国各博物馆及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
这其中我阅读感触最深的便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饰。
因为曾经去过金沙遗址,对导游员详细讲解的太阳神鸟金饰印象深刻,在这本书里读到了关于太阳神鸟金饰更多的内容介绍和古代传说,感觉自己每天又多积累了一些小知识。
假如有一天,我们有机会带着孩子去国家博物馆、去故宫博物院、去三星堆、去湖北省博物馆……我们能够看到这些印在书本中的图鉴真实地摆在眼前,我们用以往积累知识集合真实直观的文物,让孩子明白:
历史从不曾为谁停下脚步,而他收获和积累的却可以让他更了解历史,也可以成为一个被历史青睐的更具大格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