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去自然博物馆,上个月才去成。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今天才动笔。
上海自然博物馆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通过“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文明的史诗”三大主线,呈现起源之谜、生命长河、演化之道、大地探珍、缤纷生命、生态万象、生存智慧、人地之缘、上海故事、未来之路等10个常设展区及1个临展厅、4D影院、探索中心等配套功能区域。
进去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大,非常的大。去之前也参考网上的一些资料,如果想认认真真看完整个展馆的话一天的时间也是不够用的,但我时间有限只有半天的参观时间,进去之后就马不停蹄开始从起源之谜看起。
馆藏有大量的化石以及动植物标本,目不暇接。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下图的马门溪龙
马门溪龙从头顶到尾尖长达22米,身高为7米,活着的时候体重达55吨,马门溪龙的颈部长达9米,是长颈鹿的3倍,包括长颈鹿在内,仅有7个,而马门溪龙却有19个颈椎,它的颈部还特别生有,称为,最长可达3米,能与后面第三个颈椎相连,增强了颈部的力量,但也使颈部转动起来很费力。颈椎肋骨颈肋
马门溪龙与另一种著名的恐龙――外形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脖子长度。它们的脖长最高可达到46英尺(约合14.02米),占到身体总长的一半。马门溪龙是一种,生活在距今1.5亿年前。雷龙食草恐龙
整个自然博物馆可以介绍的太多太多了,本文本来就不是科普文章,就是捡了必须介绍的给各位看官介绍下。
参观完博物馆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两个词,进化和教育。
地球形成的最终原因目前为止还是不清楚的,地球以外有没有生命目前我们也不清楚。其实整个人类还是很“无知”的,现有的很多博物馆里面的知识最终是否永远正确,我们可能这一辈子都无法得知。但进化是必然存在的。
人类到底是不是类人猿进化来的,我们也不能完全肯定的说就是。就好比哥白尼之前人类所认为地球是方的一样,整个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一样。我们整个人类的知识是不断迭代的,或许再过几千万年,人类甚至会推翻现在地球是椭圆观点,因为整个知识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从单细胞到双细胞,从无脊椎动物到有脊椎动物再到两栖动物,哺乳动物。从三叶虫到始祖兽到恐龙到原始鸟再到剑齿虎恐象洞熊最后到猿人原始人智人现代人。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统治者,而沧海桑田,日月流转。当那个时代的王者如今只剩下一副骨架,还是残缺的骨架后人拼凑才能完成的骨架在你面前,你作何感想?
是否会想起那个时代,几千万年前全球大地上的风云变化?那恐龙王者的嘶吼仿佛就是昨日烟云,那智人远征的步伐是否就和你今天上班的柏油马路时空交集?
当这些关于远方的遥想逐渐散去,进化这个词就不断闪现在我的脑海。人类生存至今是整个地球的实际统治者,但这也是经历一次次的学习,从学会用工具到学会用火,再到人类远征,社会分工,人类在一次次的学习中进化,在进化中不断学习才有了今天的人类社会。
自然博物馆里说自然,时至今日人类任然很惶恐,很不安。因为人类根本无法战胜地球上的自然,更无法战胜任何可能的来自外星的生命。(如果有天有外星人能够来到地球,而人类却无法来到他们星球,那么单纯从科技力量上来说是不可能战胜的,因为随着时代发展现代战争都已经不是冷兵器时期人多力量大的战争方式)那么人类的极限到底在哪里?人类是否还在进化?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而进化到一定程度就是覆亡,这不仅仅是人类各个王朝的规律也是动物界的规律,想地球的王者恐龙都会灭亡何况人类?但就像大刘的《三体》里面经典桥段一样,覆亡不是终点而是开始,1号文明结束也就意味2号文明的形成。
这也是易经的观点,周而复始,循环不断。
这更是佛学的观点,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第二个教育。进化和教育是不可能分割的,智人为什么被称之为智人,也是因为生活实践中学会了社会分工,学会了各种工具使用,从纯粹自然中寻找工具到开始创造工具,所以才有跨时代的进步。
而现代人类想要进步,更多的是教育。上海人可能全国风评并不好,有很多人说上海人小气说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啥的。这是事实,至少大部分上海人确实如此,但事物都有两方面,老徐眼里看到的上海人,素质高。
其实这个和地域没有任何关系,这和经济有关,和文化有关。说白了,还是和经济有关。
现在很多人觉得河南人不好,河南人偷井盖啥的。那你要知道在唐宋时期的全国人都争着去做河南人陕西人呢。因为当时那里可是全国中心,政治首都。
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反差呢?因为一个字,钱。
有了钱,你就有了基础设施,你就吸引了全国优秀人才,你就能够汇聚全国优质资源。一流的教育保证了该地本地孩子的基本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一流的医疗保证了该地基本的人员健康情况以及生活方式的合理性,一流的基础设施保证了该地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及思想的深度。
跟大家说个例子吧,这几年在上海打篮球我就发现上海本地人可能打球“面”了点,柔了点但基本功扎实,打球一板一眼,不像是野路子。我就和几个上海本地人聊天,聊到篮球果不其然,人家从小就接触正规的篮球培训,都是有教练教的,训练营练出来的,基本功当然不一样。相反很多其他地区的人,打球基本功一般,但身体素质出色,强调的是对抗,身体接触,而忽视战术,节奏,跑位,技巧。
我这里不是说上海人打球好其他地区打球不好,我自己就是江苏南京的哈,我从小也没接触什么篮球训练,都是野路子。我这里重点说的是从小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是钱,也需要场地吧,也需要教练人才吧,更需要社会引导全民健身吧?
那这个和自然博物馆有什么关系呢?因为自然博物馆在上海,其他地方没有这么大,这么全的博物馆。
不要小看当地的基础教育设施,真的太重要了。这对孩子来说,这就是眼界,这就是知识,这就是一个兴趣的大门。不是说进来这个馆一天你就能怎么怎么样了,而是对于享受这样资源的孩子来说,因为今天你见了,至少你知道什么是恐龙,什么是石器时期的动物,你看到这些真切的藏品你心里有概念了,你回去就是查,你以后就会更有兴趣,你的知识阅历在不断增加,你相比其他城市的孩子你就是有优势。这也是上海为什么高房价,为什么那么多挤破头想要去上海的原因。
突然想起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我是江苏南京六合区人,以前的六合县。我们县里有个特别好的中学,叫六合一中,现在叫励志中学。那时候我成绩不好,还是我父母花钱非要我上这个学校。那时候有很多南京市区来的住校生,我那时候经常和他们一起玩,其实那时候还小,想不到这一层。但我那时候就感觉到差距,一种穿衣打扮的差距,一种阅历上经历上的差距。这不是自卑,也不是一种攀比,其实论经济条件双方家庭都差不了太多。但这是一种日常生活圈子带来的一个人的精神内涵一个人的思想根性上的东西。
我再次强调,很多人可能看到这个觉得我拿地域来分辨区分人!真的不是这样的,还是结合文中来说,因为从小享受到资源不一样,六合就那么点大的地方连博物馆都没有,图书馆里面全是老年人(六合图书馆大众点评的收录这么多年都没有人做,还是我偶尔回去收录的),年轻人去都不去,不是在饭店就是在网吧,要不就是在麻将馆,这几年才逐渐开发旅游(我说的是事实)而南京是个现代化的都市,到了周末你有非常多样化的选择去决定你这一天的行程安排。这就是因为基础设施基础教育的不一样而导致了很多青少年时期的不一样的一方面原因。
但城市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也只是一部分原因,更多的原因还是在于家庭教育和自身修为。
我再说一个故事,前两天公司搬家。有些东西要变卖,因为当初都是公司装修的。这个变卖事情是我负责的,我的理念就是把不要的东西留给真正需要的人,不图太多钱,给个意思钱就成。
老板办公室有个吊灯,挺漂亮的。我在网上发布了,有个浙江金华还是哪的网友说要来拿,我说可以。我本以为是男生呢,进门一看是个女生个子矮矮的,我说我给你拉电闸吧,你等着我,她说好的。
等我拉完电闸上来,我发现她都踩着凳子上去下灯具了,我就上去帮忙,帮她把灯具拿下来。我就问她,怎么就你过来?你一个女生扛着这个回去能扛回去么?拿回去干嘛?
她说她和她老公两家举了全家之力在上海买了个房子,也就50平,实际面积可能也就40平方米,装修啥的都是自己来的,能省就省吧,看我们这边这个还能用,想拿回去。
我说,你们这样累么?她说累,但也是为了孩子吧,毕竟上海的教育真的很好。
至于这个故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会说神经病,这么累有什么意思,但也有人会表示理解支持。而且这样的人其实在上海太多太多了。
我在上海也不会久留,但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我深切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说这两个故事的原因。教育不是平白无故的,大多数真正优秀的音乐家,作家都是经过三代家庭的熏陶培养才有今天(少数天才除外)
而一个地方的教育不仅仅是考验家庭,也是考验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规划以及地方政府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