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乾坤,千年传承,论核雕的前世今生

北京治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http://www.wisdomtouch.com/

我们聊了几期核桃了,估计大家也有些听烦了,我们换换口味,聊聊橄榄核。现如今说到橄榄核啊,我们第一反应,应该就是雕刻。

橄榄核似乎已经成了核雕的代名词,不过在古代核雕的材质选择面是非常大的。

我们初中时曾有一篇相关的课文,大家应该都知道,就是《核舟记》,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文中提及的这个核舟是王毅所做,但这个核桃却不是用橄榄核雕的,他用的是桃核,那时候桃核、核桃、杏核、松子都可以被用来做雕刻。

王毅是明朝万历、天启年间的人。天启皇帝就是朱由校,这位皇帝,咱文玩人应该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在当时无论是木工、还是核雕都是很发达的,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当时的核雕流传至今的却是凤毛麟角。

但王毅的作品作品还真有流传下来的,就是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现存浙江宁波市,据说是目前仅存的明朝核雕作品。

我们现在看的很多老的核雕实物,我指的博物馆里经过权威鉴定的啊,主要都是清朝的居多。为什么核雕在明末清初得以突破性发展,有人说是因为显微镜在那个时候传入的中国,您还别说,我特意查了一下相关资料,显微镜还真是那个时候传入中国的,但是显微镜和核雕的发展有没有关系,这事儿就无从考证了。

而纵观所有流传下来的核雕作品,从雕刻题材来看以核舟最多,我个人觉得在当时,核雕主要用来充当文人墨客的扇坠等配饰,不像我们现在,大部分都是用来做手串了。而不论是桃核还是橄榄核,这种狭长的形态都很适合做核舟。

那么为什么流传下来的核雕这么少呢,主要还是保存的问题。

比如前文我们说的现存最早的那枚核雕,它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是浙江宁波市镇海区的一位退休老工人在家中清理祖传遗物时,在一个放置金银首饰的红木匣子里发现的。这保存的可以说是相当好了。

我们都知道历史变迁的过程中一些瓷器玉器尚能重见天日,但核雕作品消失了可能就是永远的消失了。

核雕作品都很小,不被重视,掉落了很不容易找到。而且果核容易腐烂,如果掉落在土中水中那就更不用提了……

清乾隆年间,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核雕业也一样,当时有一位核雕大师叫陈祖章。陈祖章的代表作核舟《东坡夜游赤壁》,雕舟上共有八人,形象刻画精致,神态超逸逼真,舟底刻有《赤壁赋》全文,令人叹为观止,这枚核雕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您可能要问了,为什么这些雕刻大师都喜欢雕刻,苏东坡夜游赤壁呢。这个……我还真不知道……

清末开始核雕的形制发生了明显变化,一些人物脸谱、风景植物的设计开始应用在橄榄核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著名核雕大师殷根福及其弟子须吟笙。两位大师的传奇故事我们今天就不多说了,大家随便一搜索就能了解到。

后来遇到战乱等不可抗拒因素,核雕行业进入了很长一段的萎靡时期。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核雕这种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民间工艺品再次回到大众视野。

说到这啊,我们一些老朋友估计会有感觉,这和文玩核桃的发展过程差不多啊,的确是这样,但是核雕关键是看雕工,它不像核桃,只要树在就行。核雕的技艺是需要传承的,幸运的是在多位大师的努力下,这门手艺一直都没有断。

其实核雕的复苏也早于文玩核桃。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须呤笙、钟元庆、郁叙生、陶然生等老前辈创立了舟山核雕厂,并开始将核雕用作出口创汇,当年核雕厂对之后核雕发展的影响可谓意义重大。

九十年代开始舟山村已经逐步形成了很多的核雕工作室。这些工作室发展到如今在圈内已经有了响当当的名号。

桃核雕

之后随着国家工业水平的发展,特别是数控技术的普及,机雕橄榄核开始出现在了市场上,这对传统的手工核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特别是一些是一些技术不是特别精湛的师傅,受到的影响较大。

现如今,低端核雕市场基本已经被机器雕刻所占领。

好在很多雕刻师不断进取,披荆斩棘。使核雕艺术在收藏界占有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如今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坚持传统的舟山核雕、潍坊核雕。以创新为主的东阳核雕、东北的学院派核雕等等。

如果您喜欢核雕并想收藏核雕,那么现在可选择的是非常多的。

篇幅有限,今天我们先简单说到这里,之后我会对核雕的派别、机雕、以及把玩方法等逐步进行介绍。

本文由怡心文玩原创发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