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装裱工艺是我国一项非常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文化遗产,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装裱工艺在艺术作品的展示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一组民国时期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装裱工艺全程老照片,非常有用哦~
托画心就是将作品或者待重新装裱的作品铺平重新用宣纸托好。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图为修复老的作品。
这是其中一种揭画心,因为是重新装裱老旧作品,因为时间久远保管不善,老的作品的装裱已经破败,为了便于保存,需要进行修复。画心在湿水摊平以后,小心翼翼得将旧的托纸剥离,这非常需要耐心。第一次装裱的作品不需要这一步骤。
在作品上刷上特制调稀的浆糊,覆盖一层托纸。这非常需要师傅娴熟的技术。初次装裱的作品和修复的作品都需要这一步骤。
在涂上浆糊的作品上,覆盖一层托纸。用棕刷,来回慢慢刷平整,这非常需要师傅娴熟的技术。
作品托画心托好以后,将托好的画心从案板上揭下,四周刷上浆糊贴在平整的挺板上,待平整干透,需要考虑天气变化和空气湿度,一般要在板上视情况挺好几天。
画心下墙后,因为有的作品在保存过程中出现轻微鼠咬,虫蛀,污渍,霉斑,轻微的话可以适当进行描摹修补,以便有更好的展示效果,这需要装裱师傅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以免画蛇添足,弄巧成拙,还要看主顾是否同意在修补的过程中接笔。
在托好的作品四周,裁去多余的不规则的毛边,针眼定位裁切,需要保证四周直角,避免裁斜。经过镶嵌天地头,镶嵌上隔水,距条边条,做好夹口。图为贴边条。
这是一种挂轴形式的装裱,不同于装相框的装裱形式,在做好夹口的作品上,装上天杆地杆,然后装上绦圈,串绳,封箍等后期的东西。装裱工序就差不多完成了。
这是一种挂轴形式的装裱,不同于装相框的装裱形式,在做好夹口的作品上,装上天杆地杆,然后装上绦圈,串绳,封箍等后期的东西。装裱工序就差不多完成了。
这是民国时期拍得比较完整的工序照片,分享个各位小伙伴,小编不是做这一行的,因为平时比较爱好这个,只是略微了解一点,注解不一定详细准确,不免贻笑于方家,欢迎各位小伙伴补充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