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是卖香油的吗?今天怎么没在集上出摊?”“今天在家做油没去,您需要多少?我卖油时给你带过去。”正在接电话的老人名叫刘安南,安徽泗县人,现在在江苏泗洪制作和出售小磨香油,每天都有人打电话过来找他买香油。他用的是老年手机,每个电话打完,他都将电话号码、需要多少香油、送去什么地方记在他的本子上。
在泗洪,刘安南的小磨香油非常出名,他每天忙忙碌碌,不是在家做油,就是在外面卖油,木梆一敲“当当当”,人们就知道刘安南载着香油来了。11月5日上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刘安南家,听他讲述做50余载小磨香油的故事。
刘安南(右)筛选芝麻
一年做六七千斤芝麻油
每天骑车卖油乐在其中
上午九点,记者根据刘安南提供的地址,来到了泗洪县重岗街道,医院往东走看见一排整齐的瓦房,大概住着三十来户人家,很多人在家门口做着农活,只有刘安南家门口空无一人,根据飘出来的香味就可以断定,他今天在做油。
走进刘安南家里,他和老伴王阿姨正在搭伙炒芝麻,另一个房间摇锅摆动,锅里香油的气味漫出了房间。他告诉记者:“今天四点钟就起了,快做好一锅油了,摇锅里的油等会儿就可以装进桶里了。”现在,他们正在做第二锅,烧锅已经热了,他和老伴一起把芝麻倒入烧锅中,王阿姨负责烧火。
未清洗的芝麻
闲下来的一会儿工夫,刘安南向记者介绍了做香油的过程:“前一晚,先把芝麻淘洗干净并放置一夜风干,第二天一早,把芝麻全部放进炒锅炒两个小时左右,期间需要加一次冷水赶走锅里的烟气防止芝麻发涩,炒好的芝麻散热后倒进筛子中筛一下,把瘪芝麻过滤出来,筛选完毕,将芝麻倒在石磨上磨成糊状,加热水倒进摇锅晃动,用油葫芦点蘸几次,提高出油率。”
炒熟的芝麻
正是因为香油的制作过程复杂,他选择一次性做完两锅。按道理,烧锅一次可以放进去斤芝麻,但是为了减轻王阿姨的负担,刘安南就减少到70斤。据刘安南介绍,一般情况下,70斤的芝麻可以做出20多斤的油,如果是当季的芝麻且颗粒饱满,还可以多出点油。他说:“把这两锅油做完,得下午五点钟,算下来,做一锅香油要花6个半小时,这还没算上洗芝麻和风干的时间。”
即将做好的香油
一年中,如果家里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他才回家,其他时间都是在做油和卖油。他说:“一年大概要买一万多斤到两万斤芝麻,能磨出--斤香油。”做油用了一天时间,第二天一早,他便骑上三轮车出去卖油,一天来回要骑50--公里,直到晚上才回来,如果油卖得快,他就提前回家。“以前是骑自行车出去卖油,现在年纪大了,腿脚没那么灵活,骑三轮车更方便,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不买电动车,是因为骑车可以锻炼身体,电动车就没有这个效果。”刘安南笑着说。
叫卖香油用的木梆
年轻时横跨两省卖香油
靠小生意养大四个儿女
刘安南家上面几代人都是做香油的,但到了他这一代,只有他一个人会。他说:“家里一共有六个兄弟姐妹,他们都不愿意学这个手艺,只有我一个人肯学。”刘安南回忆,当年是他父亲手把手教他做油的。
年,25岁的刘安南开始在生产队做香油,每天可以挣到8个工分。后来,土地到户,他就开始个人干。问及小磨香油的好处,他说:“真正的小磨香油是用石磨低温、低压磨制的,这样的工艺不会破坏芝麻的芳香物质和营养成分,然后用水代法取油,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
在刘安南的老家,做小磨香油的人太多了,为了多卖点油,给家里四个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他骑着自行车把油载到江苏泗洪来卖,一次带上一百多斤,什么时候卖完,什么时候回家。晚上,就找最便宜的旅店住下,第二天继续去卖油。那时候,住宿一晚只需要2块钱。
“从安徽泗县到江苏泗洪,骑车要两三个小时,不过,那时候年轻,不觉得累。”在泗洪卖油时间比较长,很多人都认识他。家里种着二十多亩田,在农忙时他在家帮妻子干活,活干完了就出来卖油。
渐渐地,他的香油在泗洪特别受欢迎,孩子也长大了。年,刘安南做了个决定,把工具都带到泗洪去,在泗洪租个房子做油卖油,这样一来,可以把每次来回的时间都节约下来。到泗洪以后,刘安南把房子租在县城的中心位置,方便出行,同时也可以让更多人知道他的香油。后来,县城拆迁盖楼房,他搬了不少次家。最后,他索性到村子里租房子,租金低,还可以减少搬房子的次数。
正是靠着卖香油,刘安南将四个子女抚养长大,其中大女儿还考上了大学。如今,他两个女儿在宁波工作,一个儿子在淮安工作,只有二女儿在老家。看着他一天天变老,二女儿提出想学小磨香油,刚好,刘安南也准备把做法传承给她。
刘安南记录下顾客的电话号码
不顾儿女劝阻坚持卖油
在走街串巷中安享晚年
刘安南老两口的孙子孙女最大已经在读研究生,最小的也上了初中。他的儿女多次劝他别再做油卖油,要把他们接去城市里安享晚年,他却不愿意去,他说:“我这一辈子,除了种地,只会做香油这一门手艺,人家都喜欢吃我做的油,我就想继续做。”
他给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前段时间,泗洪的融媒体中心报道了他做小磨香油的事情,其视频被一个在北京工作的泗洪人看到了,于是托朋友帮他买。他的朋友住在泗洪县城,特意开车过来帮他买了两瓶,通过快递寄给他。
每一年过年,刘安南的香油卖得最好,很多回家过年的人会找他买油带到工作的地方吃。他调侃道:“我做的这些香油,去的地方比我去过的地方都多。”这也让刘安南越干越有动力。
十来岁的袁义想是刘安南的邻居,得知记者来采访刘安南,他兴高采烈地向记者介绍:“刘爷爷做的香油特别好,拌凉菜好吃,放在面条里也好吃……”说着,他打开家里的柜子,还有一瓶未拆封的,他说:“我们家每次都买两三瓶。”
油香不怕巷子深。刘安南即使不出门,每天也能接到预定香油的电话,他记电话号码的本子,已经写满了好几个。附近的人,还会到他家里来买。对刘安南而言,这是对他小磨香油的认可。刘安南告诉记者:“机器做的香油颜色淡、油稀,小磨香油颜色较深、油浓稠,每个人口味、喜好不同,我不去评价二者之间孰好孰坏。”
“如果不做香油,我的生活可能就是去找别的老头儿打打牌,我已经做习惯了,还是想继续做油。”从刘安南的动作和状态来看,根本不像一个近8旬的老人。他说:“做油、卖油都需要体力,相当于锻炼了,所以身体好。”
现如今,刘安南依然每天五点多钟就会骑三轮车载着香油,吆喝叫卖,在走街串巷中乐享晚年。“当当当……”又一个顾客听到了木梆声,过来买香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王塞塞
校对李海慧